<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注冊會計師前景分析

    注冊會計師前景分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8 17:05: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注冊會計師前景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篇(1)

    一、傳統風險導向審計模型

    傳統風險導向審計也稱為控制風險導向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將風險分析、評價與控制融入傳統審計方法之中,進而獲取審計證據,形成審計結論的一種審計取證模式。

    模型(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可以解決交易類別、賬戶余額、披露和其他具體認定層次的錯報,發現經濟交易和事項本身的性質和復雜程度發生的錯報,發現企業管理當局由于本身的認知和技術水平造成的錯報,以及企業管理當局局部和個別人員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錯報,從而將審計風險控制在比較滿意的水平。

    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型

    風險導向審計也稱為經營風險導向審計,是指以被審計單位的戰略經營風險為導向,通過“戰略分析――流程分析――經營業績評價――財務報表剩余風險分析”的基本思路,將會計報表重大錯報風險和經營風險聯系起來,從而提出了審計師從源頭分析和發現會計報表錯報的觀念。

    2003年10月國際審計和保證準則委員會(IAASB)了國際審計準則第315號(ISA315): “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將傳統風險導向審計下的審計風險模型修改為: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明確規定了審計工作以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作為新的起點和導向。

    三、兩個模型的比較

    傳統風險導向審計模式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本質區別在于審計理念和審計技術方法的不同,后者是對前者的改進,其主要區別如下:

    (一)審計起點不同。傳統風險導向審計方法通過綜合評估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以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時間和程序,由于固有風險難以評估,審計的起點往往為企業的內部控制。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通過綜合評估經營控制風險以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時間和程序,其審計起點為企業的戰略系統及其業務流程。假如企業的業務流程不重要或風險控制很有效,則將實質性測試集中在例外事項上。這種新模式的優點是將審計的重心前移到風險評估,這將有利于充分識別和評估會計報表重大錯報的風險,因此主要針對風險設計、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程序。此外,注冊會計師輕易全面把握企業可能存在的重大風險,有利于節省審計成本,克服因缺乏全面性觀點而導致的審計風險。

    (二)風險評估識別以分析性復核程序為中心。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注重運用分析性復核程序,以識別可能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而傳統風險導向審計對于信息的再加工程度不高,分析性程序主要用在報表分析上。分析性復核程序已成為現代風險審計方法最重要的程序,為適應分析性程序功能擴大的要求,分析性程序開始走向多樣化:在數據分析上,不但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也要對非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在分析工具上,借鑒現代治理方法,把戰略分析、績效分析、財務分析以及前景分析等分析工具運用到風險評估之中,使風險因素不再唯一,變一元風險評估為多元風險評估,使得出的風險評估結果更加可靠。

    (三)風險評估方式由直接評估轉變為間接評估。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的風險評估是一種直接的方式,即直接評估重大錯報的概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從經營風險評估入手,間接地對審計風險進行評估,因為經營風險越高,審計風險也越大,也就是治理舞弊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從經營風險中能更有效地發現財務報表潛在的重大錯報,因為財務報表是經營的反映,假如經營風險未能在報表中得到體現,則財務報表很可能失真。此外,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合理性評估也只有從經營風險入手,才能進行正確的評估。

    (四)審計程序實施具有個性化。傳統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審計程序是標準化形式,對不同的被審計單位都使用標準相同的審計程序,其缺陷是沒有充分貫徹風險導向審計思想,使注冊會計師無法突破客戶預先設置或防范的措施,難以做出正確的審計結論。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要求注冊會計師將評估及識別的審計風險與實施的審計程序相結合,針對不同客戶以及客戶不同的風險領域實施個性化的審計程序。

    (五)審計證據的內涵擴大。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式下,審計重心向風險評估轉移,審計證據也由內部向外部轉移。因此,注冊會計師必須充分了解企業整體經營環境,由此評估客戶的經營及審計風險,同時必須從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證據來證實風險評估的恰當性。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注冊會計師形成審計結論所依據的審計證據不僅包括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獲取的證據,還包括了解企業及其環境獲取的證據。

    (六)擴充了內部控制要素。傳統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下的內部控制是指被審計單位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發現、糾正錯誤與防止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內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環境、會計系統和控制程序。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下的內部控制是指被審計單位為了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對法律法規的遵循,由治理當局和其他人員設計和執行的政策和程序。內部控制的三要素擴充為五要素,即控制環境、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過程、與財務報告相關的信息系統和溝通、控制活動和對控制的監督。

    (七)對注冊會計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更高要求。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下審計結果主要依靠風險評估,要求把握現代治理知識和行業知識(包括市場、研發、生產等方面),這對注冊會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冊會計師應該是復合型人才,不但要把握一般常用分析工具,還要接受現代治理知識和行業專業知識培訓。

    篇(2)

    關鍵詞:審計模式 風險導向審計 新審計準則

    一、審計模式的演進及背景

    審計模式(Auditing Approach),是指為了實現特定的審計目標所采取的審計策略、方式和方法的總稱,即審計目標、范圍、和方法等要素的有機結合。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審計模式也發生著變化。審計模式的發展經歷了賬項基礎模式、制度導向模式、風險導向模式三個階段。這種演進使得風險導向審計的內涵與外沿不斷增強。

    (一)審計模式的演進 審計模式的第一個階段是賬項基礎審計(Aeeounting number-based audit approach)。賬項基礎審計現在我國還被廣泛使用,該模式是以憑單核對為重心,以審查賬目有無舞弊為目標,以數據的可信性為著眼點,從會計科目入手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方法模式。采用詳細審計的方式,著重于資產負債表審計。這種方法費時費力,且難以查找產生錯弊的原因,不能揭示會計系統中不合理的部分。在經濟業務規模不斷擴張,業務不斷復雜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審計質量和效率,產生了制度基礎審計,即審計模式的第二個階段。制度導向審計(System-based audit approach)。20世紀40年代開始成為審計方法的主流。審計人員也發現內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對審計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種方法要求審計人員對內部控制制度要有全面的了解,強調對于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并在此基礎上決定實質性測試的時間、范圍和程度。該方法的重點是發現內控的薄弱環節,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后擴大審計的檢查范圍。這種方法著眼于整體制度的分析,可從總體上對管理提出建設性意見。相比賬項基礎審計有所進步,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注意力都集中于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上,使審計人員過多依賴于內部控制的測試而忽略了審計風險產生的其他環節。再加之審計環境的不斷變化,審計訴訟的不斷增加,這就需要降低審計風險,獲取有效工作結果的審計方法出現。審計模式第三個階段風險導向審計(Risk-based audit approach)。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日趨復雜,財務報表重大錯報的風險已經不是一般的會計核算差錯。企業內部控制本身就是管理層制訂的,受利益的驅使,管理層的舞弊行為層出不窮。這種內部控制只能控制一般員工,而對于管理高層的蓄意行為無能為力。而制度基礎審計的局限性也很明顯且審計風險巨大,于是產生了風險導向審計。風險導向審計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對控制風險進行評價,而應主要對產生風險的各個環節進行評價。用以確定審計人員實質性測試的重點和測試水平,確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種性質證據的決策。風險導向審計大量運用了分析的方法,這種分析的方法貫穿于審計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終結階段,使審計風險結論和整個審計過程聯系更為緊密,使審計人員能夠重視產生審計風險的各個重要環節,使審計過程成為―個不斷克服和降低審計風險的過程。傳統審計風險模型是由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在1983年提出的,該模型是人們通常所講的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的核心內容。即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其思路是會計師在既定的審計風險水平下,通過對會計報表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定量評估,從而確定檢查風險,進而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該模型解決了審計資源分配到最容易導致會計報表出現重大錯報的領域。傳統的風險導向審計實質上是制度基礎審計的發展,雖然使效率和效果有了實質性提高,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國際審計和鑒證準則委員會(IAASB)2003年對審計風險模型重新描述為: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重大錯報風險包括兩個層次:會計報表認定層次和整體層次。會計報表認定層次的風險運用傳統審計模型可以解決。會計報表整體層次的風險主要是指戰略經營風險,是會計報表整體不能反映企業經營際情況的風險。

    (二)審計模式變革的原因及背景 首先,外部因素――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在社會越來越復雜的業務中,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相互關聯性的增強,使得被審計單位規模和經營不斷龐雜。在加速融合和經濟一體化的現代社會,沒有一個系統是絕對有效的,所以風險導向審計的產生和發展是一個必經之路。從社會環境來看,在經濟轉型期,投機與短期行為是很普遍的。我國相應的經營規范和法律法規也不很健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財務舞弊和虛假財務行為的發生。又由于社會公眾期望審計人員能毫無遺漏地發現被審計單位的舞弊行為。但審計行為只是對被審單位的財務報表是否按公認的會計準則編制發表意見,所以不能保證發現所有的舞弊行為。這種審計期望的差距,客觀上也促進了風險導向審計的產生。其次,風險規避――重大管理欺詐和舞弊案例的日益增多加快了新的審計方法的發展。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到80、90年代,管理欺詐行為愈演愈烈。并給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從社會公眾的觀點來看,查錯防弊一直是審計人員的職責。正是由于傳統審計方法的限制,制度基礎審計方法在審計技術等方面的滯后等方面的原因要求新的審計方法的創新。再次,思想演進一戰略管理思想的發展為新的審計方法提供了基礎。戰略管理最根本的著眼點在于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及企業的風險對策。財務報表的風險其實就是企業戰略風險及相關經營活動風險的衍生物。所以要充分把握審計風險,注冊會計師就要理解企業發展所依存的內、外部環境,基于這些環境而制定的發展戰略目標及所包含的風險。明確外部戰略風險對于財務報表認定做出合理的判斷。戰略管理思想及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為新的審計方法的產生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和實踐基礎。最后,成本效益一審計要想發展求生存,就必須增收節支。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會計師事務所按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原則確定所需要的審計程序。雖然擴大了審計的程序和范圍,但采用分析性復核程序,對于異常情況予以更多關注,也降低了成本。

    二、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種類與特點

    (一)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種類 目前風險導向審計可分為三種類型:傳統風險導向模式、戰略風險導向模式及改良的風險導向模式。傳統風險導向模式實質上是發展了制度導向審計,只是在制度導向模式中加入了風險測試,建立了審計風險模型對風險進行量化的測試,但其固有風險的量化測試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不能體現客觀性。不能改變制度導向模式自下而上的從交易項目報表測試綜合成審計結論的審計方向(圖1)。戰略風險導向模式依據系統論和戰略觀的觀點,從分析企業的經營模式入手,自上而下地理解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從戰略風險評估,業績計量等方面來評價審計風險。但在實務中這種模式給了管理層更多的操作空間。改良后的風險導

    向模式拋棄了“無利害關系假說”,建立在“合理的職業懷疑態度假設”的基礎上,要求注冊會計師在計劃和執行審計時不做任何預先判斷,只有在收集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后才做出合理恰當的審計結論,將對管理層是否誠信、是否有舞弊造假的驅動保持合理的職業謹慎。同時建立了新的審計模型: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考慮了固有風險與控制風險的不可分性,將兩者合成重大錯報風險。要求注冊會計師將審計起點定位在圍繞評估重大錯報風險來設計和計劃審計程序,并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密切關注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風險,將風險評估工作作為整個審計工作的基礎與先導。在關注內部控制的同時,還綜合考慮企業環境、發展戰略、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的評估。

    (二)風險導向模式的特點 首先,要求審計人員不僅對控制風險進行評價,而且要對產生風險審計的各個環節進行具體的評價,以確定審計人員實質性測試的重點。通過對企業環境、發展戰略、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的評估,發現其潛在的經營風險及財務風險,并評估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風險,以便使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有兩道防線為防止會計報表出現重大錯報和漏報。第一道防線是了解被審計單位及環境,包括內部控制。第二道防線是注冊會計師審計。重大錯報風險是由于第一道風險沒有把好關,而使財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新準則明確要求審計工作以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為起點和導向,從企業的戰略經營風險人手,強調從宏觀上了解被審計單位及所處的環境,緊緊圍繞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來設計和執業審計程序,最終保證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重大錯報。而檢查風險是由于第二道防線沒把好關,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的過程中沒有檢查出錯誤的風險(圖2)。其次,風險導向審計以風險評估為基礎,對影響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多種因素進行評估,確定審計范圍、重點和方法,其不僅重視與內部控制系統直接相關的因素,而且還重視各種環境因素。通過對產生風險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評價,并利用風險模型量化風險,最終確定―個可接受的檢查水平。在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定下,注重對分析性復核中波動大的項目的詳細審計(圖3)。最后,風險審計大量運用了分析性復核的方法,這種分析的方法貫穿于審計的全部階段。關注企業可能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風險評估包括檢查、調查、詢問、穿行測試等多種審計取證手法,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核心是對分析性復核的運用。分析性復核的對象不僅包括財務數據還包括非財務數據。

    (三)現代與傳統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區別 一是審計切入點不同。傳統風險導向審計通過綜合評估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以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由于固有風險難以評估,切入點一般為企業的內部控制或會計報表項目;現代風險導向審計通過綜合經營控制風險以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審計起點為企業的戰略系統及業務流程。如果業務流程不重要或內部控制很有效,則將實質性測試集中在例外事項上。更針對于風險設計、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程序,且注冊會計師有利于節省審計成本,克服因缺乏全面性觀點而導致的審計風險。二是風險評估識別以分析性復核程序為中心。傳統風險導向審計對于信息的再加工程度不夠,其分析性程序主要用在報表分析上。目前分析性復核程序正在走向多樣化:在數據分析上不但要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對非財務數據也要分析。分析工具上借鑒現代管理方法,將戰略分析、績效分析、財務分析及前景分析等分析工具運用到風險評估中。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注重運用分析性復核程序以識別可能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三是風險評估方式由直接評估變為間接評估。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的風險評估是一種直接的方式,即直接評估重大錯報的概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從經營風險評估入手,間接對審計風險進行評估,因為經營風險越高審計風險也越大,也就是管理舞弊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從經營風險中能更有效地發現財務報表潛在的重大錯報,因為財務報表是經營的反映,如果經營風險未能在報表中得到體現,則財務報表很可能失真。此外,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合理性評估也只有從經營風險入手,才能進行正確的評估。四是審計程序實施具有個性化。傳統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審計程序是標準化形式,對不同的被審單位采用相同的審計程序。使注冊會計師無法突破預先設置或防范的措施,審計結論無法保證正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要求注冊會計師將評估及識別的審計風險與實施的審計程序相結合,針對不同的客戶及相應的風險實施個性化的審計程序。五是審計證據的內涵擴大。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式下,重心向風險評估轉移,審計證據也由內部向外部轉移。注冊會計師在充分了解企業整體經營環境的基礎上,評估客戶的經營與審計風險,同時必須取得大量的外部證據來證明風險評估的恰當性。六是擴充了內部控制要素。由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的內部控制三要素(控制環境、會計系統、控制程序)變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下的內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環境、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過程、財務報告相關的信息系統和溝通、控制活動和對控制的監督)。最后對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過去僅掌握會計、審計知識到現在要求轉向管理和相關行業知識。如現代管理知識和行業知識。審計人員不僅要加強專業素質的培養,還要提升職業道德素養。

    (四)我國風險導向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要在審計計劃階段和執行控制測試階段,注冊會計師關注的范圍擴大,涉及的內容多,審計的難度加大,會導致工作時間和審計成本的增加,即成本的增加和后續教育的支出要求收費的相應增長,但被審計單位不一定會承受相應的費用的轉嫁,這會使一部分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在競爭中無法生存。審計主體沒有建立良好的供求關系,低價競爭現象比較嚴重,審計價格難真實地反映其價值。其次,信息系統的建設問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重要特征是審計重心前移,注冊會計師必須首先執行風險評估程序,充分了解客戶整體經營環境,然后針對風險不同的客戶、客戶的不同風險領域、設計個性化的審計程序。所以,注冊會計師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統,西方國家大量運用分析性程序的有利條件是大量審計程序軟件的開發與運用。使用分析性測試程序成為節約成本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國還處于初步階段,所以要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步伐,提高審計方法的科技含量。再次,審計風險評估出錯會導致審計失敗或審計無效率。評估結果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審計質量。在審計計劃階段,評估出錯會接受高風險客戶的委托,增加審計風險;在審計實施階段,評估出錯會執行不恰當的審計程序或錯過高風險的審計領域;在報告階段出現評估錯誤,有可能會出具錯誤的審計報告。這需要執業經驗豐富、業務素質高的審計人員,但這方面的人才缺口使得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開展有一定的難度。最后,我國的鑒證事業起步較晚,一些法律法規建設還不健全。注冊會計師的素質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發展。另外,由于我國的民事賠償制度不完善,注冊會計師承擔的損失不足以產生威懾力,這也使得注冊會計師對風險的估計不足。

    三、審計模式的變革

    2003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的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委員會(IAASB)為提高審計質量,了一系列新準則。其中

    ISA200準則將審計風險模型修改為: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強調從宏觀上了解被審單位及其環境,以充分識別和評估會計報表重大錯報的風險。作為一種審計理念,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無疑是更加科學的。從整個審計行業來看,無論是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仍處于遵循賬項導向審計模式和制度導向審計模式階段。我國審計準則一開始就是借鑒國際慣例,并在國際審計準則的基礎上制定的,體現了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目前已做到了體現風險導向審計方向及與國際接軌的平衡點,建立了我國新準則體系。2006年財政部頒布了新制定的審計準則,標志著我國新準則體系的形成。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工作計劃表》中單獨列示了一組與風險評估及風險的應對有關的準則。包括《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01號―計劃審計工作》、《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一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21號一審計重要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31號一注冊會計師對評估風險應實施的程序》、《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2號―對被審計單位使用服務機構的考慮》。這些審計準則中,《審計重要性》原來就存在并且繼續有效,而《計劃審計工作》則是原來雖然存在,但是進行了修改,其余準則都是新制定的。這些審計準則充分體現了修改后的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特點,尤其是新制定的《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與《注冊會計師針對評估風險應實施的程序》準則,更是說明我國新建立的審計準則體系是建立在改良的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基礎上的。我國新建立的準則體系中強調重大錯報風險概念,而不再采用固有風險的概念,這充分體現了改良的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特點。這樣新準則在如何識別與評估重大錯報風險都作為相關的規定,加強了可操作性,提高了審計效率,同時也降低了審計的成本。體現了國際趨同的理念,為指導以后我國的審計實踐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審計模式的應用與發展

    篇(3)

    關鍵詞 速度賽馬 騎師 職業現狀 職業前景 馬彩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Analysis of the Horse Racing Riders' Career Present and Prospect

    ZHANG Shuang, FANG Wu, LIU Fangf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Commercial Service College, Wuhan,Hubei430056)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present of the horse racing riders’ career , explore their career prospect and improve the riders’ working passion, provide necessary personnel guarantee for the horse racing industry in China. We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 the horse racing riders’ career present and prospect of major jockey clubs in china using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etc.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ders are very worry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Horse racing lottery allowed and when or not is the focus riders care about. It is also the one reason affecting riders’ working passion and worries on career prospect.

    Key wordshorse racing; horseman; career present; career prospect; horse racing lottery

    0 前言

    賽馬是在馬匹和騎師共同參與的前提下進行的一項角逐運動,騎師是賽馬的重要組成要素之一,當前我國騎師的現狀究竟如何,在今后是否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與發展前景呢?就以上問題進行調查和分析,以期為我國騎師行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武漢、北京、天津、四川、浙江、河北等地的賽馬俱樂部速度賽馬騎師共248名,平均年齡23.8歲,女性10名,其他均為男性,中國馬術協會會員3名等。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向研究對象發放問卷了解其生活、工作現狀以及對職業前景的展望。發放問卷252份,回收248份,回收率為98.4%。

    1.2.2 訪談法

    通過進行訪談,了解目前騎師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為研究提供支持。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表1騎師基本情況統計表

    2.1 騎師職業現狀

    2.1.1 全國騎師儲備現狀

    騎師分為策騎、見習騎師和騎師三個等級。據了解,目前中國內地的優秀騎師儲備不足50人,其性別、文化層次水平差別也較大,見表1。

    我國騎師主要以男性為主,女性只占4%左右,這主要跟職業特性相關。在我國,騎師工作量、工作強度大,與馬匹打交道存在危險性是女性較少的主要原因。此外,文化程度存在較大的差別,多數為文盲或小學輟學,僅少數具有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近年來有大學專門的賽馬專業進行騎師培育,這類騎師文化水平、綜合素質較高,在未來將成為騎師的主力軍。

    2.1.2 騎師工作現狀

    在我國,騎師除了騎馬參加若干賽事以外,還要擔任其他的任務,這種狀況導致部分騎師對我國的賽馬業前景充滿了擔憂,見表2、3。

    表2騎師日常工作任務

    表3騎師對職業的感覺

    我國騎師的主要工作是進行騎術訓練,其次是對馬匹進行護理,然后是喂馬與清理馬廄,最后是調教馬匹。對于大型賽馬俱樂部來說,騎師的主要任務就是騎馬和護理馬匹,對于小型俱樂部來說,騎師工作任務不具體。

    近80%的人認為該職業枯燥且工資水平低,少一部分人認為該職業較好,近96%的人認為馬彩解禁后該職業才有光明的前途。訪談中還發現,很多的騎師從事此行業是為了等待馬彩的解禁以便能飛黃騰達,可見馬彩在賽馬行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1.3 騎師職業培訓現狀

    職業培訓是提高專業技能知識與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對騎師的職業培訓調查統計如下表。

    表4騎師培訓現狀

    數據反映,大部分人沒有參加過職業培訓并認為沒有必要、浪費時間,主要原因是聽不懂且認為沒有任何指導意義,也有部分騎師參加過職業培訓且認為職業培訓是提高自身素質和騎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職業培訓的需求反差跟騎師的文化程度有密切的關系。俱樂部應從思想上對騎師進行教育,提高其學習意識,定期組織提高騎師整體素質和騎術水平的職業培訓。

    2.1.4 騎師業余生活現狀

    業余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工作,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的騎師年紀較輕,沒有成家立業,空閑時間較多,如何打發空余時間在騎師的整個職業生涯中顯得尤為重要,對其業余生活調查統計數據見表5。

    表5騎師的業余生活

    騎師的業余生活比較枯燥,一般以喝酒、打牌、上網聊天為主,學習等其他娛樂為輔。這主要跟行業特性有關,俱樂部一般坐落在郊區,離市區較遠,業余文化生活就顯得單調,這是騎師普遍覺得工作枯燥,熱愛喝酒、打牌等的原因之一。騎師的業余文化生活有待進一步進行改善,以使其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2.2 騎師職業前景分析

    2.2.1 無馬彩狀態下騎師職業前景分析

    當前,國家禁止公開發售賽馬彩票,因為我國賽馬行業不成熟,盲目開展馬彩容易導致問題。據報道,近年來全國多個省市都在興辦大型賽馬場地等輔助硬件設施,這從側面反映出賽馬業正朝著蓬勃方向發展,硬件的發展必然要求軟件的跟進,這就要求大量的馬匹與騎師參與到賽馬行業。這反映,馬彩即使不開放,騎師的職業也具有廣闊的前景。

    2.2.2 馬彩解禁下騎師職業前景分析

    在剛剛閉幕的兩會上已有部分代表提出開放馬彩,但目前條件尚不成熟,需要時日,可見馬彩的開放只是時間的問題。馬彩的開放會需要大量的馬匹和騎師,這對騎師行業來說是非常有益的。馬彩的開放不僅使騎師的職業具有廣闊的前景,同時能夠使騎師的各方面待遇有一個質的飛躍。

    2.2.3 騎師整體素質提升對其職業的影響

    行業的發展要求騎師對工作充滿激情,同時還要在文化水平、騎乘技術、人際交往、接物待人等各方面有質的變化。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摒棄不良習慣才能夠展示騎師良好的精神風貌和行業水準,才能適應行業的發展,才能推動行業的發展。

    3 小結與建議

    (1)優秀騎師儲備嚴重不足,需要加強騎師尤其是優秀騎師的培養以便適應行業的快速發展。

    (2)騎師存在認識缺陷,要從激發工作激情,提高行業認識和提升能力等多方面入手進行綜合改進。

    (3)無論馬彩是否開放,騎師均具有廣闊的職業前景,但很多騎師對此并無明確的認識,需要進一步進行宣傳與職業前景分析教育。

    (4)為更好適應行業的發展,騎師應當提升包括文化水平、騎乘技術、人際交往、接物待人等各方面的能力與素質。

    參考文獻

    [1]陳津津.入世后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需求分析和職業前景[J].職業圈,2007.

    [2]劉海遠,吳金龍.淺析天津物流管理職業前景[J].生產力研究,2009.

    [3]張博.女性秘書的職業前景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2004.

    [4]李春曉,李海波等.美國建設項目經理的職業前景[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7.

    篇(4)

    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在經貿交往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就業前景。適應中國外向型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各院校的會計專業旨在為國家培養一批既懂中國會計,又懂國際會計慣例的會計人才。為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會計師事務所培養具有良好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基礎扎實和具有較強業務能力、有較強外語水平和具有創造品質的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專門人才。此前相當長一段時期,會計為熱門專業,市場需求大,相比而言,就業對會計人才來說相對容易,且薪酬豐厚。

    在世界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沖擊下,我國經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但經我國政府采取正確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極為不利的世界經濟環境中,我國的經濟仍然實現了較快而穩定的發展。然而,從經濟聯系的角度看,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正對我國的實體經濟產生影響。這些影響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經濟增速放緩。2.對外貿易大幅下降。3.就業形勢嚴峻。經濟增速的放緩勢必影響就業。一方面是城鎮新增就業減少,另一方面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這也同樣影響了會計的就業前景。近幾年會計人才市場已經供大于求,加之這幾年注冊會計師認證深受從業人員青睞,財會類人員數量激增,這也直接導致了普通財務人員工作越來越難找。而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對高級財務管理人員求賢若渴。形成了相對矛盾的局面。

    2.會計就業影響因素分析

    會計畢業生的最終就業取決于供需雙方。

    (1)就供給方來考察,畢業生職業選擇主要受需求者的條件環境影響。影響供給者職業選擇的條件環境,不同人研究結果略有不同,國內外之間也略有差異,但主要因素基本相同,即主要是工作單位的聲譽、升遷機會和薪酬等。

    (2)就需求方來考察,招募會計畢業生的條件,主要是學習成績、組織能力、溝通能力、面試表現等方面。國內盡管沒有這方面的專門實證研究成果,但相關研究也能從一定層面反映出實務界對招聘的會計人員知識與能力的要求。經研究發現,會計和財務知識仍是會計人員知識體系的核心,排在第二的是管理、金融、稅收及法律知識,可見,實務界對學生會計成績和整體成績的關注程度。對于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調查分析得出的結果是:財務會計、金融學、管理會計、稅務學、商法、審計/鑒證服務、職業道德、信息系統、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是最重要的十項知識要素;最重要的10種技能分別是職業品行、計算機技能、外語水平、人際關系、決策能力、分析性/批判性思維、寫作水平、團隊合作、領導才首巨和語言交流能力。該研究同樣證明了會計成績和整體成績的重要性, 同時也說明了人際關系、領導能力和交際能力的重要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 會計市場供需雙方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因素重要性的總體認識,從需求方的因素來說最重要的是“發展潛力”、“薪酬水平與制度”、“知名度”:最不重要的是休假制度、辦公場所和出差機會。從供給方因素來說,最重要的要素是“綜合成績”、“面試表現”、“學校知名度”;最不重要的是計算機應用能力、自信心和政治面貌。從而顯示出畢業生求職十分看中企業的發展、聲望和薪酬,而對會計工作的辛苦程度在心理上能夠認同。對于用人單位來說,特別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校的知名度,對學生的社會關系教育和在學校擔任過管理職務也較關注。這符合現今會計工作性質,特別是作為服務性企業會計事務所工作性質的特點,以及社會資源在當今中國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而將自信心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列為不重要因素,這與以前的相關研究成果有較大差別,從面上看也確實令人費解,特別是自信心。對此,我們找了我校及其他幾所高校的會計高年級學生交談,據此了解到了現代大學生特別是在“一本”層次上錄取的大學生自信心都比較強,不自信的很少。至于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在網絡經濟時代已經是一個大學生的基礎能力,況且會計電算化是絕大部分高校的必修課,而且很多學校都把取得計算機的應用能力證書作為取得學位的必備條件之一。

    3.當前在我們國家的的會計專業的就業前景分析

    3.1 內資企業:需求量大,待遇、發展欠佳。

    這一塊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會計畢業生的最大就業方向。很多中小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對于會計崗位他們需要找的只是“帳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財務管理和分析能力的專業人才,而且,此類公司大都財務監督控制體系相當簡陋。因此,在創業初期,他們的會計工作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親信(戚)手里,到公司做大,財務復雜到親信(戚)無法全盤控制時,才會招聘“外人”記記賬。薪資情況:大部分新人集中在月薪2000左右。

    3.2 外企:大部分外資企業的同等崗位待遇都遠在內資企業之上。

    更重要的是,外資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和方法都成熟,對新員工一般都會進行一段時間的專業培訓。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分工細致,而分工的細致使我們在所負責崗位上只能學到某一方面的知識,盡管這種技能非常專業,但對整個職業發展過程不利,因為你難以獲得全面的財務控制、分析等經驗。后續培訓機會多是外企極具誘惑力的另一個原因。財務管理也是一個經驗與知識越多越值錢的職業,而企業提供的培訓機會不同于在學校聽老師講課,它更貼進實際工作,也更實用。薪資情況:新員工的合理月薪在3000元以上,絕大部分外企能解決員工的各種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

    3.3 事務所:小所和外資大所的云泥之別。

    所有的事務所工作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累!區別在于很多小事務所所,待遇低,加班不給加班費,雜事多……外資事務所例如普華永道則待遇要好的多,但從某種方面來說,他們的工作任務更重,甚至有傳言說在那里是“女人當做男人用,男人當做牲口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飯,著名的“安達信日出”就是指員工經常加班后走出辦公樓就能看到的日出。但在事務所確實能學到很多東西,即使是小所,因為人手的問題,對于一個審計項目,你必須從頭跟到尾,包括和送審單位的溝通等等,能充分鍛煉能力。大所則是對團隊合作以及國際會計準則、專業性、意志等方面能給予地獄般的磨練。薪資水平:有的小會計事務所月薪只有1000元,大一點的則在3000元左右,外資大所實習生(試用期)都能拿到5000元以上。

    3.4 理財咨詢:方興未艾的陽光職業。

    去過銀行等金融機構招聘會的人應該知道,現在對個人理財咨詢職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而且,由于社會投資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財咨詢服務必將走進更多城市白領的生活。此類人才的需求增長點應在社會投資理財咨詢服務機構。薪資水平:銀行個人理財咨詢師的待遇因區域不同而有差異,但最少也應該在月薪2000元以上。隨著經驗的增長,收入也必將隨之增長。

    3.5 公務員、教師:穩定有余,發展不足。

    會計人考上公務員或被招進高校做老師,和其他專業的人從事這些職業一樣有穩定、壓力小的優勢,也有發展艱難的.

    4. 應對措施

    4.1 如何學好會計這門課。

    會計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它不僅要求學習者有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還要學習者培養對所學知識嚴謹務實的態度,而且它對學習者的聰明才智也有一定的要求,對于在校生來說更是如此,在學習中,上課多注意老師的點撥,仔細地思考老師留下的問題,多去鉆研相關的問題,教科書是學習的主要指導,根據它,學習者可以得到正確的引導。最關鍵的是還要針對性地做大量的練習題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掌握會計學得相關知識,否則,就會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這也是很多人的通病,不做則已,一做就錯。

    4.2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理念應該有所轉變。

    未來社會需求高素質的大學畢業生。人才問題始終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未來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實際上并不是減少,而是更加需要,關鍵是要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分層次、全方位的就業。同樣對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只有把握好市場需求,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大學生就業難的多數原因還是多與學生自身素質有關,首先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認為自己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畢業生不愿參加或從事比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應屆畢業生暫時還沒有那個能力。社會單位最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應能力,市場需要的又是新型復合型人才,而現實卻無法提供這類人才,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二是區域問題。東部地區就業好于西部。全國招生,以前哪來哪去一直是大學生分配的一個主要流向,到今天,“就業全國化”實實在在成為一種趨勢。但大家都奔向東部地區,區域性就業壓力明顯增大;三是性別問題。總體上,男生比女生吃香,比較容易就業。

    篇(5)

    關鍵詞 中等職業教育;移動教學;信息化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5)29-0033-04

    作者簡介

    何軍卿(1967- ),男,河南省許昌科技學校校長,高級教師(許昌,461000)

    基金項目

    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重點課題“中職學校課堂教學重視對學生過程性評價的研究”(ZJA15143),主持人:何軍卿

    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所確定的基本任務。而隨著移動終端與移動網絡的迅速發展,“一人一媒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新的途徑和選擇[1]。

    一、移動教學應用模式分析

    目前,基于智能移動終端的移動教學應用模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基于快速反饋系統的應用模式

    這種教學應用模式已經在平板電腦中得到實現,并且超越之前只有選擇題和判斷題的限制,將連線、排序等難度較大的題型也納入這一系統,更加提升了該系統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快速反饋系統有效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的良性互動,使得傳統的教師僅憑經驗和教學大綱死板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缺乏自主思考的教育模式得以突破。現在及未來這一系統都是很好的應用模式。

    (二)基于備課與授課平臺的應用模式

    在課堂教育逐漸實現信息化、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教學資源的共享不再是遙不可及。許多企業都開發出授課平臺,授課教師以錄音錄像的方式將自己的課程上傳到此平臺,成為電子數據儲存在特定的網站。學生只需要獲得特定的權限就可以登錄這一平臺,任意瀏覽自己需要的課件或者學習資料,而且可以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見縫插針地實現自己學習的目的。這樣的學習系統正在逐漸普及,現在市場上各種教育輔導機構,如中公公務員教育、尚德注冊會計師教育、萬國司法考試教育等,都依賴于這一模式來實現學生和教師的互動,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可靠保障。

    (三)基于電子教材的應用模式

    所謂電子教材,就是將紙質版的各種文字、圖片、音頻資料、視頻資料等以特定的電子形式存儲在計算機中。學生可以利用這一系統調節文字大小等以適宜自我學習需要,并可以循環往復地復習視頻資料和音頻資料,在學習相應的材料后還可以通過電子作業等方式來及時鞏固效果。電子教材最大程度上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不但是對傳統紙質教材的一種創新性革命,也改變了學生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習興趣,更可以及時促進學生溫故而知新,是移動教學不可缺少的應用模式。

    (四)基于教育應用程序(APP)的人機互動應用模式

    基于教育應用程序(APP)的人機互動應用模式是移動教學對傳統教育的一次突破性革命,能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一對一的互動學習。它主要是將學生在學習過程所面臨的不同階段不同學習需求,比如新知識的閱讀學習、知識的背誦記憶、知識的應用練習和技能的熟練掌握等,均通過開發出的應用程序來實現,通過分階段的預習要求、學習要求、學習方法總結、難點重點疑點歸納、學習效果考察、相關知識點索引等來實現前所未有的互動性學習體驗,是對學習方式的一種有效補充。

    (五)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模式

    網絡空間學習其實是傳統教學模式的電子化。如耶魯大學的一節公開課可以實現全世界的共同分享,華盛頓、紐約、北京、東京等不同國家和地區可以在同一時間實現資源共享,所依賴的就是網絡。這種學習模式在國外被稱為“翻轉課堂”[2]。網絡學習空間實現了學生與機器、教師與機器、學生與教師、學校與家庭等各個維度的立體式學習。其打破了傳統課堂的界限,實現了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一體化學習。隨著無線網絡和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智能移動終端和網絡學習空間的有機結合,將成為互動學習時代的主流學習方式。

    二、中等職業教育移動教學可行性分析

    智能移動終端及其應用的普及,使得師生對資源的獲取、交流能夠真正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達到泛在學習的理想狀態[3]。筆者認為,在中職教育領域開展移動教學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基礎設備、技術條件具備

    中職學校面向的招生對象,對于現代化智能終端設施已非常熟悉,無論是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電子筆記本、電子書本,還是最新的亞馬遜閱讀器、IPad、IWatch等等。這些設備在無線連接音視頻傳輸設備、軟件方面,都具有十分顯著的性能提升作用,完全有可能為移動教學夯實基礎。各種智能終端的運用離不開傳輸協議的實現,目前運用較多的是DLAN協議和Miracast協議。其中,DLAN協議在使用程序和實現效果上都存在著缺陷,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教學需要。而 Miracast協議則能夠最大限度保障各項教學目的的實現。當使用者希望在設備間無線分享設備的畫面內容時(同屏傳輸),無須再通過繁復的手續連接傳輸線或進行設定,就能彼此識別、彼此聯結,并能管理鏈接,根據設備的功能與網絡條件,協調合適的影音傳輸格式,讓影音畫面能在不同的裝置間共同分享。

    利用Miracast技術,使用者不再需要利用各種規格的線材與轉換器將各種設備有線連接在一起。除此之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臺式機等設備不再需要設計各種連接接口就能與其他的輸出設備,如電視機、投影儀、音響、耳機等連接,將多媒體與應用服務的內容在遠程影音設備上播放。在教學中,Miracast協議的運用可以讓智能設備屏幕的畫面同屏傳輸到電視、投影儀等設備,方便師生交流及教學反饋。

    (二)師生對此有良好的期待

    移動教學模式的引進,可以對教學起到非常好的輔助作用。它不但可以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瑣碎知識傳授和抽象認識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而且可以將教師關于講課知識的各種想法、思考和各種引申內容都在移動教學模式中體現出來,以此來增進教學效果,提高學習效率。因此,中職學校教師對移動教學模式寄予了很大期望。而從學生角度而言,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以中職教育招生對象的年齡段特點來看,傳統的填鴨式灌輸教育無法為他們營造該有的學習氛圍。而移動教學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會被執教教師精心分析書本之后歸納出來的插圖、卡通或照片等信息所吸引,進而增強自身的學習興趣。時代在變化,只有更新教育觀念,升級教育模式,才能夠讓學生渴望學習,渴望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三)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科技發展是自然力量無法阻擋的客觀趨勢。在以時代形勢為大生態圈的發展環境中,傳統的教育模式必將被移動教學模式所替代。寓教于樂的教育模式將會成為未來教育界的主導力量。以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為代表的移動教育途徑,不但可以及時記錄學生、教師在學習生活中的足跡,積累點滴的生活財富,還可以使得學生有興趣和教師共同學習,也可以使得教師有動力去從事自己的工作,實現自身的價值。移動教學將會在中職教育的舞臺上發揮更大的能動性作用。

    三、移動教學在中職教育教學中應用的困境

    (一)硬件設施層面

    中職教育所面臨的困境之一就是經費來源單一,硬件設施不完備。而移動教學又需要以特定的多媒體平臺為依托,無論是電腦、實物投影等設施都需要很高的資金投入。作為資金來源單一的中職學校,如何能夠籌集到這筆資金也是推行移動教學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問題。

    (二)學生層面

    在移動教學過程中,離不開學生的參與,但是移動教學無法實現每個學生的操作檢驗,并且由于年齡的差異,學生對于移動終端的操作水平也有所不同,也會導致教學效果不同。移動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教師對學生的監督和約束,不能夠保證學生學習的態度是否端正,不但使得學生作業的原創性難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難以得到真實有效的反饋,給教師授課帶來誤導。同時,移動終端進入人們生活已經有好多年,學生對其興趣也已經慢慢下降。再結合中職學生年齡段的特點,往往又會被移動終端的電子游戲、交友工具、購物消費工具分散注意力,無法實現學習時注意力高度集中,自然也就對教學質量增加了諸多不確定的消極因素。

    (三)教師層面

    移動教學對于教師的講課方式是一種挑戰。教師不得不采取措施來保持和學生的距離,以免被過分拉大,而且必須協調好與學生的交流方式,以免導致學生對于移動終端的過分依賴。移動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精心備課,如果教師的講課內容無法突出重點和難點,移動教學的效果就不會很明顯。從目前中職教育師資力量現狀來看,不可能保證移動終端所講授的課程都是精華。如果教師僅僅依靠自己的終端內容,濫竽充數,照本宣科,根本無法實現預期的人才輸出效果。

    四、中職移動教學實施的若干建議

    (一)提高師資水平,適應新的平臺技術

    對中職教師的專業授課水平、移動教學工具使用熟練程度等做出嚴格要求。對于教學水平不過關、移動教學工具使用不熟練的教師要禁止走上中職教學講臺。而中職教師自身,更應積極順應時勢,掌握新科技。移動智能設備作為新的科技產物,它集諸多功能于一身,教師完全可以通過移動設備上的攝像功能,將學生的作品成果以圖像或者照片方式展現出來,提升學生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避免出現學生因為基礎知識不扎實所帶來的消極情緒。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參與操作,同步性高、反饋及時、操作靈活是移動教學平臺最大的優勢。

    (二)改變教育模式,實現科教興學戰略

    當移動智能設備用于教學,中職教育的課堂涵義也將會得到很大的擴充。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無法依靠單一的方式來實現學與教的目的。依靠這些智能終端,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摸索出靈活多變的教學內容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用學生的眼光和角度來發現和彌補講課中的不足。同時,中職師生還需要放棄固有的課堂陣地,消除師生間的鴻溝,利用移動教學平臺,沖破點的束縛,在學生與教師的討論、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中及時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最大程度上實現教學目標。

    (三)制定移動教學評價標準

    中職教育的特殊性最主要的還是其技能性,這也是中職教育區別于普通院校的本質特征。當前我國對涉及移動教學的課程資源開發及其評估標準的研究很少。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但目前還沒有完全的把移動教學系統的標準化納入其標準之中,對此,可以結合移動教學的定義、特征、移動設備的特性設計課程資源評估標準。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建立起一套多角度、多層次、多元化考察移動教學的測量評價方式,設計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移動教學資源評價標準體系。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建立。

    1.評級主體層面

    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教師的獎懲等問題很大程度上僅僅依靠學校的規定,忽視了學生和家長的評價。因此,筆者建議應當拓寬移動教學的評價主體體系。改變之前教師主導課堂的模式,賦予學生對于教師的評價權利,學生可以從講解課程的透徹程度、講課內容的把握銜接、講課技巧的運用、移動教學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等諸多方面給教師做出一個綜合、客觀的評價。同時,為了防止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過于主觀,學校還需要和學生家長保持一定的聯系,從中職學生的綜合表現和個人素質提升程度等方面來考量教師的授課水平和業務基準。

    2.評價準則層面

    為了增強學習氛圍,提升課堂效率,移動教學的內容應當和學生知道有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移動教學的內容應當體現三個基本原則:首先是以學生為中心。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主動去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主動搜索、尋找適合的內容。同時,需要盡可能細化內容,或者以知識難點為基礎,為某一類型問題提供定制化內容,提高針對性。例如,移動教學的內容必須包括對教材的知識點提煉總結、課堂知識深入淺出的透徹講述、學以致用的方法指導、舉一反三的知識拓展、溫故知新的作業安排等。移動教學“內容為主”,盡管比較寬泛,但是只有高質量的課堂內容才可以體現移動教學建設的初衷和達到預期的目標,課程才能夠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其次是優勝劣汰。移動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每位教師的熟練程度是有區別的,如果沒有好的教學內容作為依托,便是對資源的浪費和對其自身工作的否定。為了保持移動教學始終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優勢就必須優勝劣汰,對于不符合標準的課程制作教師規定與福利待遇相掛鉤的處罰措施;最后是原創性。移動教學平臺的內容是為學習服務的。內容的設計應以學生基本概況為依托,基于學生所能理解的生活場景,模擬學生面臨困難的真實環境,只有和學生切身相關的內容才有助于直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結合其認知場景來設計和講授內容,才能提高學習效果,才叫做“做出好內容”。

    參 考 文 獻

    [1][2]方兵,楊成.I時代的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3(6):90-92.

    [3]喬軍,吳瑞華,熊才平.智能移動終端的教學應用及前景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3(2):81-83.

    [4]寧梅,陳倩,.智能移動終端在大學生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青春歲月,2013(11)(下):279.

    Exploration on Mobile Teaching Mod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e Junqing

    Abstract The mobile terminal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rtability, interactivity, autonomy and point-to-point transmission,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launch an interactive classroom-teaching and the extra-curricular interactive research. Therefor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based on the mobile terminal i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and its application also will be more and more widely. But for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the mobile terminals is still a new thing. Only the role of mobile terminals is defined, and 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s which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terminals are select and developed, the role of mobile terminals in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can be given full play to avoid the waste of resources.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柘城县| 定远县| 巴林右旗| 庄浪县| 绵竹市| 获嘉县| 仁化县| 漾濞| 乳源| 乌拉特前旗| 故城县| 东丽区| 莫力| 南开区| 泸州市| 通榆县| 岳阳市| 灌云县| 彝良县| 宁安市| 永顺县| 隆德县| 姚安县| 珲春市| 曲松县| 宿松县| 兴安盟| 吉木萨尔县| 微博| 罗定市| 颍上县| 慈溪市| 屯留县| 新乡县| 涿州市| 扶沟县| 会同县| 当阳市| 光山县| 夏津县| 思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