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1 16:36: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一地理教學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地理圖表被稱為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可見其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可以說,地理缺少圖表就不能稱為地理了。不管是在地理教材中還是在地理考試中,地理圖表都無處不在。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利用地理圖表和人的思維這一特點,把課堂組織地生動,讓學生深刻理解、快速記憶并學會運用地理知識。但圖表教學又不同于其他文字性內容的教學,而是對教師有了更高層次能力的要求。如何搞好地理圖表教學呢?
一、對圖表類型和設計意圖有明確認識
綜觀地理課本中的圖表類型,大致可歸納下列幾種重要的類型,現分析說明一下。一是比較型,這類圖表是把兩種屬于同一范疇的地理現象加以比較,這類成對的相異地理現象,有時表面現象容易混淆不清,而它們的性質和成因是截然相反的,通過兩張圖的并列比較,一正一反,相得益彰。如氣旋與反氣旋,冷鋒與暖鋒、冷鋒天氣與暖鋒天氣、亞洲的冬季風與夏季風、背斜與向斜、地壘和地塹等等。二是演變型。這類插圖反映的對象是呈動勢的,有的是演變發展圖,有的是運動變化圖。三是關聯型,自然界各種地理現象,粗略一看,似乎雜亂無章,但是仔細一看,稍加分析就可發現它是有規律的,有章可循、互為關聯的。這類關聯型插圖很重要,它把繁雜的內容通過圖表簡明扼要地表述清楚。四是定量型,這類圖表是指含有絕對數值和比例數值的統計圖表,數量雖少,但啟發同學積極思維,培養分析問題能力的作用不容低估。
具體例如初一地理中出現亞洲的地形圖,設計意圖為認識亞洲大的地形單元: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帕米爾高原、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認識亞洲大的河流恒河、印度河、黃河、長江、黑龍江、鄂畢河、葉尼塞河,通過對地形單元、河流的認識,總結并分析出亞洲地勢走向的特點為:中部高,四周低。有地勢特征推斷出河流特征為由中心向四周輻射,只有正確認識教材中地圖的設計意圖,才能在教學中準確合理的使用各種圖表及地圖。
二、引導到學生學會讀圖
通過對目前全國幾個版本的地理教科書和各地的中考地理試題的觀察可以知道,地理圖表越來越多的呈現在地理學科中,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眾多的地理圖表中,我們如何引導學生有效讀圖?這里可以分幾步來讀取。
一是先教讀圖的基本功,再由淺入深逐步發展讀圖方面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能力。如用地圖整理知識,分析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組合特征,判斷地理事物的因果關系等,把讀圖作為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地理理論知識的主要途徑。具體地說,第一步要教給學生認記的基本功,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地圖知識。反復練習讀不同比例尺的地圖,用比例尺來量算距離,確定方向,看高程,會讀出任何地點的經緯度數。第二步教學生讀圖并且初步分析圖。第三步則要求能通過讀圖說明一般地理問題。初讀時讓學生在圖上找出 “ 是什么? ”“ 在哪里? ” 教師在教學掛圖上示范。例如:讀水系圖要教學生追根求源,找出發源地、歸宿、分水嶺、流經省區,讀氣候圖則以等值線圖為重點。出現多種等值線圖之后,應把該類圖讀法歸納,教給學生或啟發同學自己歸納
三、加強對不同水平學生的引導
早在20世紀初,美國就出現了分層教學的思想。面對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在教學時,老師不可能對每一位學生提出同一要求,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狀態就會不同,學習結果也會出現很大的差異。
學習地理圖表在地理學科中是一個較高層次能力的學習過程,學生在其中會遇到很多難題。老師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應進行不同的引導,正視學生在學生過程中出現的差異,面對差異,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以達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的。
四、充分挖掘圖表的作用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的圖表作用單一,有的圖表功能多樣,對于功能多樣的地圖,應充分挖掘其作用,把一幅地圖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盡顯編者的用心。 如講到俄羅斯時,出示俄羅斯地形圖,展開活動: 通過分層設色圖觀察其地形特征是什么? 俄羅斯與緯度的位置關系思考其氣候特征是什么?氣候如何影響植被和農業? 找出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及其他們之間的分界線和主要河流。 在以上教學中抓住了俄羅斯地處高緯度地區,得出氣候及其氣候特征。通過地形區的分布,得出俄羅斯地形以葉尼塞河為界分為平原和高原、山地。
地理新教材的編寫重視地理圖表,教師教學也要重視地理圖表,使圖表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本人認為地理教學中應重視識圖、析圖、再現圖和創繪圖四個環節。重視識圖:指導學生識圖是用好地理圖表的前提,因為地理圖表具有信息容量大、直觀感受強的特點,指導識圖可使學生獲得豐富知識。引導析圖: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地理事物變化,分析變化原因,總結變化規律。再現地圖: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在腦中形成一幅新圖,將直觀感覺變為印象,變“死”圖為“活”圖等等。
五、注意掌握學生對地理圖表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