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協學術類期刊被國內外數據庫收錄概況
通過知網數據庫查詢,科協學術類期刊主要被國外的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化學文摘(CA)、科學文摘(SA)、文摘雜志(AJ)和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以及國內的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CSCD)、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和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9種來自多個國家的權威數據庫收錄。科協管轄的期刊被國內外知名數據庫的收錄情況良好。首先,科協刊群的期刊被國內數據庫收錄的比例較高,在國內的影響力較高。我國目前有學術期刊5386種,2012年被北大核心收錄1900多種,占學術類期刊總數的36%左右,科協被收錄期刊占科協刊群總數的57%。其次,從科協刊群期刊被國外數據庫收錄的情況分析,科協刊群在國外已具有影響力,但仍具有提升空間。以SCI收錄期刊數量來看,64種科協學術類期刊被收錄,占SCI收錄中國期刊總量(147種)的43.5%,但僅占科協科技期刊的9.2%,占我國科技期刊總量(4953種)的1.3%。相較而言,日本233種期刊被收錄,占全國總量(2072種)的11.2%;韓國103種期刊被收錄,占總量(691種)的14.9%;印度被收錄100種期刊,占總量(3040種)的3.3%。SCI是當今國際公認的最重要、最權威的檢索和評價工具,從期刊本身定位以及現狀來看,單純地以SCI衡量期刊有失偏頗,但被SCI等權威數據庫收錄,一方面可以反映我國科技期刊的質量,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國科技期刊在國際學術界的顯示度。
二、從綜合影響因子角度衡量整體影響力
影響因子是評價期刊的重要指標,雖然對影響因子是否客觀、公平、公正仍有質疑,但不可否認,對一些比較抽象的事物進行評價還是需要可以量化的、具體可見的評估指標。鑒于目前并沒有更好的指標和方法來取代影響因子對期刊的評價,因此以中國知網提供的綜合影響因子(MS-JIF)對科協刊群影響力進行分析。期刊的MS-JIF是指某期刊前2年發表的可被引文獻在統計年被綜合統計源引用的總次數與該期刊在前2年內發表的可被引文獻總量之比。MS-JIF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被評價期刊在該領域的影響力。有18種研究對象的影響因子無法查詢,因此這部分的研究對象是675種期刊。
三、從學科傳播力角度分析影響范圍
科技期刊的影響力除了在影響因子、被引用次數等層面得以體現之外,還可以通過其傳播力來衡量影響力。傳播力建設要實現3個方面的目標:一是學術期刊內容能傳播出去;二是傳播出去的內容有讀者閱讀;三是盡可能多的讀者閱讀。因此,本文從科協刊群各學科期刊的閱讀情況對科協刊群傳播力進行考察。科協刊群693種學術類期刊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涉及15個學科,根據中國知網網絡傳播指標,采用下載量來衡量期刊的傳播力度及閱讀情況。
四、科協學術類期刊國際化概況
期刊國際化的內涵包括內容國際化、引文國際化、編委會國際化、出版規范國際化等。內容國際化的一個指標是出版語種的國際化,因此從出版語種和編委會2個方面對科協刊群進行國際化分析。圖2為各數據庫收錄的科協期刊總量與英文期刊總量。通過對科協學術類期刊中英文期刊的調查,發現科協學術類英文期刊有67種,占比9.7%;其中48種英文期刊被SCI收錄,16種被EI收錄。從被國際知名數據庫收錄期刊總量與英文期刊數量來看,SCI收錄英文期刊占收錄期刊總量的比例為75%,EI約占18%,均超過2個數據庫收錄期刊占科協學術類期刊總數的比重。因此,扶持創辦英文期刊是提升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化水平和影響力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