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與天氣有關的諺語

    與天氣有關的諺語精品(七篇)

    時間:2022-07-25 03:43: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與天氣有關的諺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與天氣有關的諺語

    篇(1)

    “魚鱗天,不雨也風顛”無數白色云片并排成行,狀如魚鱗,這種云稱卷積云。它往往是由于高層空氣不穩定形成的,常出現在低氣壓前方。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暈是日、月光穿過由冰晶結成的卷層云時,光線發生反射或折射而形成的光環。卷層云多產生在低氣壓前方。

    “烏云接日頭,天旱不發愁”在我國北方天氣系統都是自西向東移動。當日落時,西方升起烏云,表明陰雨天氣系統正向本地移來,有可能降水。

    “日落烏云洞,明朝曬得背皮痛”日落時,西方雖有烏云,但下部已脫空,露出晴天,說明烏云天氣系統正在消散,其后將是一個晴好天氣。

    “掃帚云,泡死人”因空氣對流旺盛而形成的積雨云,其白色頂部像一把倒插著的掃帚。這種云中,冰晶與水珠同時存在,水滴增長很快,并伴有雷鳴電閃。

    “有雨山戴帽,無雨云攔腰”當陰雨天氣來臨時,云層比較低,云底蓋住山頂。云層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氣中的水汽越多,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但是,如果山戴帽了,云層不增厚;或者在雨后出現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預兆。所以有“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的說法。攔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間冷卻生成的地方性云。云層不厚,當太陽升高后,云也就消散了,所以“云攔腰”未來是晴天。

    “烏頭風,白頭雨”“烏頭”與“白頭”是指兩種云的云頂顏色來說的。“烏頭”是濃積云的一種,“白頭”是積雨云的一種。這兩種云常在夏天出現。“烏頭”云,云底平,頂部隆起,主要是由水滴組成,云中小水滴吸收和散射了部分太陽光,使云底和云頂顯得濃黑。“白頭”云頂部凸起,由于空氣對流旺盛,垂直發展很快,云越來越伸高,云頂擴散,發展非常旺盛,不久就占據了大部分天空,云頂是冰晶結構,所以呈白色。這兩種云比較,“烏頭”云不如“白頭”云發展旺盛,因此一般下雨不大或不下雨,只刮一陣風,所以叫“烏頭風”。但如果“烏頭”云發展旺盛,逐漸變成“白頭”云,便造成較強烈的雷雨,所以叫“白頭雨”。

    篇(2)

    無風起橫浪,三天臺風降。

    雨后刮東風,未來雨不停。

    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

    南風怕日落,北風怕天明。

    南風多霧露,北風多寒霜。

    夜夜刮大風,雨雪不相逢。

    南風若過三,不下就陰天。

    風頭一個帆,雨后變晴天。

    晌午不止風,刮到點上燈。

    大風怕日落,久雨起風晴。

    東風不過晌,過晌翁翁響。

    雨后東風大,來日雨還下。

    雹來順風走,頂風就扭頭。

    春天刮風多,秋天下雨多。

    篇(3)

    【有關芒種節氣的諺語匯總】

    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鄂、湘、桂)

    芒種火燒天,夏至水滿田。(遼、閩、贛)

    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淋頭。(粵)

    芒種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貴)

    芒種雨漣漣,夏至火燒天。(蘇、桂、湘)

    芒種雨漣漣,夏至旱燥田。(贛)

    芒種聞雷,對農業生產好壞及未來天氣均有一定的預示意義,反映在氣象諺語中:

    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桂)

    芒種打雷是旱年。(湘、豫)

    芒種打雷年成好。(湘)

    芒種聞雷美自然。(陜)

    芒種節氣的風和氣溫與未來天氣有一定的預示意義,有關這方面的氣象諺語有:

    芒種南風揚,大雨滿池塘。(湘)

    芒種西南風,夏至雨連天。(皖)

    芒種刮北風,旱斷青苗根。(蘇、冀)

    芒種刮北風,旱情會發生。(湘)

    芒種熱得很,八月冷得早。(湘)

    芒種日晴熱,夏天多大水。(浙)

    長江中下游的黃梅天多半是從芒種節氣后期開始的。農民對芒種節氣的雨水很關心,故流傳下來的氣象諺語很多。如下:

    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粵)

    芒種夏至,水浸禾田。(粵)

    芒種落雨,端午漲水。(湘)

    芒種夏至常雨,臺風遲來;芒種夏至少雨,臺風早來。(閩)

    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蘇、皖、川、鄂、貴)〔指陰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芒種忙,麥上場。

    夏季農活繁,做好收、種、管。

    大旱小旱,不過五月十三。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

    機、畜、人,齊上陣,割運打軋快入囤。

    推車不用教,全靠屁股搖。

    兩腿拉得寬,屁股擺得歡。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載重難駕穩。

    小麥選種在田間,弄到場里就要摻。

    選種忙幾天,增產一年甜。

    若要種子選得好,稈粗、穗大、籽粒飽。

    稈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長粒;腥黑穗,粒腥味。

    麥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風刮。

    麥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麥熟一晌,虎口奪糧。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

    篇(4)

    1、立春節氣諺語:

    立春晴,雨水勻。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

    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頭,農夫百日憂。

    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

    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

    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

    2、雨水節氣諺語

    有關雨水節氣的天氣諺語很多,特別是在長江流域和江南廣大地區廣為流傳的諺語有:

    雨水日晴,春雨發得早。(贛)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湘)

    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谷雨。(贛)

    雨打雨水節,二月落不歇。(贛)

    雨水明,夏至晴。(湘)

    雨水節氣的寒、暖、風、雷現象對未來天氣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長江流域及江南有關這方面的氣象諺語也有不少,例如:

    冷雨水,暖驚蟄;暖雨水,冷驚蟄。(桂)

    暖雨水,冷驚蟄,暖春分。(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蘇)

    雨水節氣南風緊,則回春旱;南風不打緊,會反春。(湘)

    雨水節氣時,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預兆出未來不同的天氣,這方面的諺語有:

    雨打五更頭,午時有日頭。(浙)

    早晨下雨當天晴,晚間下雨到天明。(蘇)

    早雨不會大,只怕午后下。(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開門見雨飯前雨,關門見雨一夜雨。(浙)

    早晨落雨晚擔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早雨天晴,晚雨難晴。(蘇、浙)

    有關夜(晚)雨的氣象諺語有:

    雨滴黃昏頭,行人不要愁;雨滴雞開口,行人不要走。(贛)

    雨打夜,落一夜。(浙)

    夜雨三日雨。(浙)

    白天下雨晚上晴,連續三天不會停。(吉)

    雨下黃昏頭,明天是個大日頭。(陜)

    晚上下雨白天晴,曬得泥草青又青。(贛)

    3、有關春雨的氣象諺語有:

    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一場春雨一場暖,十場春雨穿單衣。

    4、驚蟄期間的諺語

    驚蟄描述著雷聲將小動物驚醒,預示著春天的來臨。關于驚蟄,有不少的諺語。農諺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經驗總結,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每年第一聲春雷幾時打響,在農民眼里是很重要的。在這兒介紹幾個根據驚蟄何時打雷,推測未來天氣和收成情況的諺語:

    一是雷打在驚蟄前,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別多,“雷打驚蟄前,四十九天不見天”(杭州),容易產生低溫陰雨天氣。但對于山區就不同了,“雷打驚蟄前,高山好種田”,雨水雖多,但對于山區農田好排水,雨多倒是一件好事。二是雷在驚蟄當天響起,就不管種什么都豐收,如:“驚蟄聞雷米如泥”“驚蟄雷鳴,成堆谷米。”三是驚蟄過了好多天都未聽到響雷,那就會因缺雨水而影響收成。

    另外,再給出一些與驚蟄有關的其他諺語,供參考:

    驚蟄至,雷聲起。

    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

    未到驚蟄雷先鳴,必有四十五天陰。

    冷驚蜇,暖春分。

    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

    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

    驚蟄不藏牛。

    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驚蟄聞雷,谷米賤似泥。

    5、春分節氣諺語

    描寫晝夜等長的,如:

    “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

    根據春分晴雨預示后期天氣及年景的有: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

    “春分無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無雨劃耕田”

    “春分有雨是豐年”

    根據冷暖預示后期天氣的有:

    “春分不暖,秋分不涼”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根據風來預示后期天氣的有:

    “春分西風多陰雨”

    “春分刮大風,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風夏至雨”

    “春分南風,先雨后旱”

    “春分早報西南風,臺風蟲害有一宗”

    6、清明節氣諺語

    清明節氣的陰晴雨雪與對未來天氣及年景有一定預示的諺語有: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桂)

    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魯)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種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贛)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華東、華中、華南、四川及云貴高原)

    清明斷雪不斷雪,谷雨斷霜不斷霜(冀、晉)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蘇、鄂)

    清明節氣的霜、霧、雷及寒暖與未來天氣均有一定預示,相關諺語有: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蘇)

    清明有霧,夏秋有雨(蘇、鄂)

    清明霧濃,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塵,黃土埋人(晉、內蒙古)

    清明響雷頭個梅(浙)

    清明冷,好年景(遼、冀)

    清明暖,寒露寒(湘)

    清明節氣的風對未來天氣及年成好壞也有一定預示,農民極為關心,因此,在民間流傳不少有關這方面的諺語。比如: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閩)

    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寧)

    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蘇)

    7、谷雨-農諺

    谷雨麥挑旗,立夏麥頭齊。

    谷雨麥懷胎,立夏長胡須。

    谷雨打苞,立夏齜牙,小滿半截仁,芒種見麥茬。

    冰雹打麥不要怕,一棵麥子擴倆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趕母。

    麥不封壟,松耪不停。

    風生火龍(紅蜘蛛)霧生疸(銹病)。

    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連續陰雨不停,小麥易生銹病。

    鋤麥地皮干,麥子不上疸。

    條銹成條葉銹亂,稈銹是個大紫斑。

    谷雨種棉家家忙。

    棉花種在谷雨前,開得利索苗兒全。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有雨好種棉。

    谷雨種棉花,能長好疙瘩。

    清明早,小滿遲,谷雨立夏正相宜。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滿薯。

    清明高粱接種谷,谷雨棉花再種薯。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點芝麻。

    谷耩淺,麥耩深,芝麻只要隱住身。

    過了谷雨種花生。

    沙山花生土山糧。

    高地芝麻洼地豆。

    風生火龍(紅蜘蛛)霧生疸(銹病)。

    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連續陰雨不停,小麥易生銹病。

    鋤麥地皮干,麥子不上疸。

    條銹成條葉銹亂,稈銹是個大紫斑。

    谷雨種棉家家忙。

    棉花種在谷雨前,開得利索苗兒全。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有雨好種棉。

    谷雨種棉花,能長好疙瘩。

    清明早,小滿遲,谷雨立夏正相宜。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滿薯。

    清明高粱接種谷,谷雨棉花再種薯。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點芝麻。

    谷耩淺,麥耩深,芝麻只要隱住身。

    過了谷雨種花生。

    沙山花生土山糧。

    高地芝麻洼地豆。

    谷雨栽上紅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紅薯沒有巧,只要插秧早。

    紅薯種得遲,薯似羊胡須。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過立夏。

    寧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早黍晚麥不歸家,從來不收晚地瓜。

    一年甘薯半年糧。

    地瓜塊根長,深翻才能長。

    谷雨栽上紅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紅薯沒有巧,只要插秧早。

    紅薯種得遲,薯似羊胡須。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過立夏。

    寧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早黍晚麥不歸家,從來不收晚地瓜。

    一年甘薯半年糧。

    地瓜塊根長,深翻才能長。

    要有紅薯吃,土要挖一尺。

    山嶺薄地栽地瓜,高粱豐收在澇洼。

    薄地地瓜旱地谷,澇洼地里種秫秫。

    洼地種地瓜,十年九年瞎。

    谷喜嶺,稻喜洼,地瓜最喜高地沙。

    做瓦靠坯,紅薯靠灰。

    一棵紅薯一把灰,結得紅薯一大堆。

    紅薯上皮糞,溝溜長跑根。

    春薯栽炕秧,夏薯插剪秧。

    橫栽番薯豎栽蔥。

    地瓜栽壯秧,不栽嫩芽芽。

    深栽茄子淺栽煙,想吃紅薯地皮沾。

    干打壟,濕插苗。

    一壺水,澆五棵,地干也能保成活。

    窩瓜喜陽不喜陰。

    水稻水稻,無水無稻。

    高田種麥,低田種稻。

    娘無奶,兒不長;田無水,稻秧黃。

    春風不吹花不開,田里無水秧難栽。

    山上有樹好造屋,塘里有水好種谷。

    水滿塘,谷滿倉,修塘等于修谷倉。

    靠天公,禾苗抽白一場空。

    整秧田,不用問,田平如鏡,泥爛如羹。

    稻收塘泥麥收糞。

    一季塘泥二季肥。

    春天里的泥,秋天里的米。

    一擔欄肥換擔谷,加上塘泥肥更足。

    稻子最喜安窩肥。

    要想谷滿倉,首先培壯秧。

    十成稻子五成秧。

    肥田不如壯秧,秧好一半谷。

    插秧早,不如養秧老;養秧老,不如春耕早。

    田等秧,谷滿倉;秧等田,豐收難。

    谷雨下秧,大致無妨。

    苞米下種谷雨天。

    谷雨天,忙種煙。

    地蛋要長大,刀口要朝下。

    谷雨前后,種瓜點豆。

    楊葉嘩啦,快種西瓜。

    三月種瓜結蛋蛋,四月種瓜扯蔓蔓。

    谷雨前結蛋,谷雨后拉蔓。

    家有閑地,種芝麻黍稷。

    麥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要想莊稼好,管理要趁早。

    種好管好,豐收牢靠;只種不管,打破金碗。

    鋤夢花,促棉發。

    及時鋤夢花,有利棉根扎。

    谷鋤馬耳豆鋤瓣,苗未出土就鋤棉。

    谷鋤針,豆鋤瓣。

    棉花播下就鋤地,增溫保墑地通氣。

    稻怕枯心,樹怕剝皮。

    谷怕鉆心蟲。

    不怕棉兒小,就怕螻蛄咬。

    棉田多鋤地溫升,棉苗病害能減輕。

    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栽樹不緊管,成活難保險。

    光栽不護,壩光山禿。

    人怕傷心,樹怕傷皮。

    騾馬莫往樹上拴,霎時樹皮啃一片。

    剩樹皮一窄條,加強管理死不了。

    橫毀樹皮一整圈,不過幾天就打蔫。

    果樹花過多,酌情向下捋。

    要想水果掛得好,還得蜜蜂把花咬。

    開花過密,適當疏掉,全部保留,空耗養料。

    果樹開了花,就怕蟲糟蹋,提前噴遍藥,先治金龜甲。

    鯉魚鯽魚產卵,認真育肥細管。

    谷雨節到莫怠慢,抓緊栽種葦藕芡。

    管好一塘魚,能抵十畝糧。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谷雨前后見家吉(魚)。

    門前垂柳院中花,墻邊扁豆瓜滿架;圈滿牲畜塘滿魚,門雞鴨叫嘎嘎;葡萄蔓子搭涼棚,“珍珠”、“瑪瑙”頭上掛。

    谷雨過三天,園里看牡丹。

    芍藥打頭,牡丹修腳。

    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隨開無停滯。

    下面列出一些其他省的諺語:

    8、晴雨

    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豫、湘)。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云)。

    立夏雨少,立冬雪好(蘇)。

    立夏落雨,谷米如雨(湘)。

    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閩)。

    立夏小滿田水滿,芒種夏至火燒天(粵)。

    立夏雨,漲大水(湘)。

    立夏下雨,九場大水(浙)。

    立夏晴,雨淋淋(贛)。

    立夏日晴,必有旱情(湘)。

    9、雷

    立夏雷,六月旱(湘)。

    立夏日鳴雷,早稻害蟲多(桂)。

    10、溫度

    立夏不熱,五谷不結(浙)。

    立夏到夏至,熱必有暴雨(魯)。

    立夏后冷生風,熱必有暴雨(魯)。

    11、其他

    立夏汗濕身,當日大雨淋(粵)。

    立夏蛇出洞,準備快防洪(陜)。

    立夏小滿青蛙叫,雨水也將到(云)。

    篇(5)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開門見雨飯前雨,關門見雨一夜雨。(浙)

    早晨落雨晚擔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早雨天晴,晚雨難晴。(蘇、浙)

    雨打五更頭,午時有日頭。(浙)

    早晨下雨當天晴,晚間下雨到天明。(蘇)

    早雨不會大,只怕午后下。(湘)

    更多熱門文章:

    1.2015關于二十四節氣的諺語:雨水

    2.2015年二十四節氣諺語之雨水

    3.關于二十四節氣的農諺:雨水

    4.有關雨水與農業的諺語

    5.關于雨水節氣的氣象諺語(匯編)

    6.關于雨水的農諺【二十四節氣】

    7.二十四節氣之雨水諺語【匯總】

    8.小學二年級雨水節氣諺語

    篇(6)

    然而,這些植物、動物以及非生物是怎么預測天氣的呢?我們經常使用的氣象諺語,如“十霧九晴”“東虹日頭西虹雨”“雞遲宿,要下雨”“水缸穿裙,陰雨將臨”等,是否有一定的科學性?我們該不該從老祖宗的氣象諺語中借經驗呢?

    動物

    預報員

    自古以來,我國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不斷觀察、分析動物的生活習性,利用動物的異常變化來預測天氣。如唐詩中的“水旱卜蛙聲”;元朝末年的《田家五行》中的“狗吃青草主晴”“海燕忽成群而來主風雨”。為什么我們能根據動物的行為預測天氣?

    通過對氣象學、大氣物理學和動物學等多種學科的研究我們得知,在天氣變化之前,特別是劇烈的天象到來之前,大氣壓力、溫度、濕度等氣象要素和大氣中的氣溶膠以及部分地區的電磁場等,都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變化。這些變化對動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而使動物表現某些異常反應。引起動物行為異常的原因大致包括:

    在陰雨天氣到來之前,往往出現云量增多、氣壓降低、氣溫升高、濕度增大、風力變小等現象。這些現象容易造成水中、空氣中的溶解氧減少,滿足不了動物的生活需要,如諺語“魚起浮有雨”和“河里魚跳,風雨之兆”“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兇”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亂如麻”等。又如“癩蛤蟆白天出洞,下雨靠得穩”的諺語,癩蛤蟆又叫蟾蜍,一般多在夜晚活動。它是兩棲動物,肺的呼吸功能有限,單靠肺呼吸不能滿足其所需的氧氣,還要靠皮膚進行呼吸,所以,癩蛤蟆的皮膚必須經常保持濕潤,才能使空氣中的氧氣溶解在皮膚的黏液中,然后再經由皮膚進入血液。如果皮膚過于干燥,就會失去呼吸功能,造成其呼吸困難,甚至死亡。另外,下雨之前天空云量增多、陽光減弱、濕度增大,適宜癩蛤蟆白天出洞。因此,這樣的諺語能預報天氣。

    初步探測顯示,陰雨天氣來臨之前,或者連陰雨天轉晴時,懸浮在大氣中的帶電粒子會發生變化。實驗表明,動物對正電粒子和負電粒子的反應是不同的。正電粒子進入動物體內可使其煩躁不安、神經興奮,而負電粒子進入動物體內可使其感覺舒適、心情愉快。

    生在陸地、長在水中的甲魚,每到夏秋季節上岸生蛋,在民間有“甲魚生蛋一條線”的說法,不少地方還流傳著“甲魚放蛋窩,洪水到窩邊”的諺語。這是有科學根據的,從甲魚生蛋到小甲魚孵出,在夏秋季節一般需要20天左右。如果小甲魚出殼時,河水少、蛋位高,剛出生的小甲魚要爬較遠的路才能回到水中,它們可能會在半路;如果蛋位低,甲魚蛋容易受到洪水沖擊。為了繁殖后代,甲魚在世代進化中逐漸形成了防止后代遭受災害的本能。

    類似這種情況的動物還有許多。比如“母豬銜草,大雪會落”“喜鵲做窩高,雨水大;喜鵲做窩低,雨水少”等。

    季節的變化可引起動物的變化。如“群雁南飛天轉暖”“雁過十八天有霜”“燕子來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諺語。大雁、天鵝等候鳥,每到冬天就飛向溫暖的南方越冬,到了春天再飛回北方。它們每年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遷徙,而候鳥遷徙時間的早與遲是由自然界季節的變化引起的。

    由于某時段天氣出現反常可引起動物的異常行為。例如,在湖南等地廣為流傳著“正月青蛙叫,秧子撒兩道”的諺語。它的含義是,在農歷正月上中旬,若聽到青蛙的叫聲,早稻育秧時將遭遇寒潮天氣。由于青蛙是冷血動物,它的體溫隨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我們知道,環境溫度在8℃以下時,青蛙開始休眠;當環境溫度在0℃以下時,即可造成其死亡;環境溫度在10℃至15℃時,是其最佳活動溫度。

    湖南一些地區通常在3月底到4月初這段時期早稻育秧,假如在這期間能聽見蛙叫,代表著氣溫較高,但是3月底到4月初的氣溫還不穩定,假如此時出現低溫陰雨天氣,早稻秧苗易受凍害,造成嚴重爛秧現象。

    有關植物預測天氣的原因很多,而且十分復雜。大多數植物的生長期或某些現象綜合反映了當時的天氣、氣候特點,并揭示了前后期天氣、氣候的變化關系。植物預測天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由于低層氣流上升可引起一些反常現象。如“樹葉翻背搖,大雨淹過橋”“芋麻葉無風翻白背,有冰雹”等。這類現象大多出現在晴朗、微風的午后,由于地面受太陽輻射影響,使得近地面的空氣受熱膨脹,產生上升氣流,導致樹葉出現“翻背搖”的現象。而大氣低層氣流的上升,有利于產生雷陣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由于氣壓、氣溫、濕度等變化,引起的異常物象可以用來預測天氣。如“蟲窩淌水,天將陰雨”“楊樹疤出水,天要下雨”等。春夏季節,楊柳等樹木生長旺盛,枝葉繁茂。在正常天氣條件下,樹木根部吸收的水分與其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所消耗的水分基本平衡。即樹木體內的水分收支相等。當陰雨天氣來臨之前,由于氣壓低、濕度大,加上云量增多等,使得樹木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減弱,這樣其根部吸收來的水分大于消耗,剩余的水分就會從容易破裂的韌皮處─蟲窩或樹疤處溢出。

    我們還可能聽過這樣的諺語―“巴根草生霉天將雨”。巴根草學名結縷草,“生霉”是指巴根草的莖葉交叉處出現的小小白色毛團,像食物霉爛后長出的白毛一樣。根據觀察分析,這種現象大多出現在大雨來臨之前,氣溫高、濕度大、云量較多的天氣條件下。一般田埂、路邊等干燥地區的巴根草生霉,未來1~3天內有雨。而在潮濕地區的巴根草,由于經常生霉,所以不能用來預測天氣。

    由于天氣、季節的變化而引起的一些植物物象也可以預測天氣。如廣東、廣西一帶有“木棉花開,大冷不再來”,華北地區有“棗樹發芽種棉花”等諺語。我們知道,各種植物的發芽、開花等物象與當地氣溫的高低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研究,木棉開花時的日平均氣溫已穩定通過20℃,一般不會再出現10℃以下的天氣;而在華北地區,一般棗樹發芽時,日平均氣溫已穩定通過15℃以上,5厘米(播種棉籽的深度)的地溫一般在13℃以上,非常有利于植物發芽,而且發芽后不會再遇到霜凍天氣。

    另外,在華北北部、內蒙古和東北等地區有“鬼子姜開花,十八天下霜”“野開霜將來”等諺語,這也是季節變化的反映。這兩種植物的開花都在秋后,這時日照時間明顯減少,天氣逐漸轉涼,預示初霜即將來臨。

    TIPS:使用諺語需驗證

    有些氣象諺語受到字數和韻腳的限制,單從字面很難確切地表達原意,這些諺語就會令人費解。例如,東北地區流傳的“老母豬過河要下雨”中的“老母豬”是指天空中的一種云,而不是指動物。

    氣象諺語在千百年的流傳過程中難免有走樣或誤傳等情況,如諺語“春南夏北,有風必雨”,有的地方寫成了“春南夏北,有風無雨”。

    有些諺語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方言土語夾雜其中。比如福建省沿海漁民流傳這樣一條諺語,“晡晏搶云半夜開”。這里面的“晡晏”是傍晚的意思;“搶云”是指雨云。不了解方言,就很難弄清諺語的含義。

    還有不少諺語中使用比擬或夸張的語句,如長江中下游地區流傳的“南風送九九,荷花氣死藕”。再如東北地區流傳的“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和西北地區流傳的“十月霧,曬死秦川兔”等,對冷熱程度進行了夸張描述。

    另外,許多諺語有著明顯的地域性,在某地適用的諺語,到另一地就不一定適用。有些諺語還帶有片面性、局限性,甚至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等。我們必須通過驗證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方可使用。

    非生物

    預報員

    自然天氣條件下的物體都受到氣壓、氣溫、濕度、陽光、風等氣象要素的影響,而這些氣象要素的變化或多或少地會引起非生物的一些異常,非生物的這些異常反過來又可以預測天氣。

    “水缸穿裙,陰雨將臨”“石頭出汗,不久雨見”“旱煙回潮,雨在明朝”“琴弦松,雨淙淙”等諺語該如何解釋?這些現象是由于空氣中水分增加、相對濕度增大引起的。“水缸穿裙”和“石頭出汗”是由于水缸、石頭等物多在室內、墻根等背陰處,它們的溫度通常比當時的氣溫低,其飽和水氣壓小,水汽在水缸和石頭表面容易達到飽和狀態。當空氣濕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水缸、柱腳石、墻基石以及背陰處的山石等往往出現凝結的水分。水缸和石頭的溫度愈低,空氣濕度愈大,凝聚的水分越多。

    篇(7)

    關鍵詞:英語諺語;文化價值;語言

    1.引言

    諺語是成語的一種特殊類型。但它不同于其他種類的成語。諺語是語義相對完整的固定句子,通俗簡練、生動活潑,使用時可作為句子成分,也可作為獨立的交際單位,表達完整的思想。有傳授經驗教訓的作用。

    在一個民族的語言中,諺語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用的好能使語言增色,文筆增輝。然而,作為一定文化背景下的產物,諺語可以啟迪人生、指導人們的行為、傳授經驗、進行道德教育、宣傳鼓動等社會功能。諺語的價值不僅僅囿于此,通過它還能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那么英語諺語的文化價值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就此作簡要論述。

    2.諺語的文化價值

    2.1諺語反映大不列顛民族的歷史

    社會歷史的發展對語言的影響是巨大的,隨著時代的變遷,舊的語言逐漸衰亡,新的語言不斷產生。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歷史文化的痕跡主要殘留在習語當中,翻開一本中型英語詞典,在“Rome”(羅馬)的詞條下就會找到至少三條與“羅馬”有關的諺語:

    DoinRomeastheRomansdo.(在羅馬就要像羅馬人一樣生活。比喻:入鄉隨俗)

    Romewasnotbuiltinaday.(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比喻:偉業非一日之功)

    AllroadsleadtoRome(條條道路通羅馬。比喻:殊途同歸)

    公元前六世紀,羅馬人征服不列顛島,其后占領不列顛島長達400年之久羅馬文化與風俗逐漸滲入不列顛,形成一個不列顛拉丁文化。羅馬人走后,他們的文化及其對不列顛的影響仍然留在不列顛島上,以上三條諺語可見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

    大不列顛島除了被羅馬帝國侵占過以外,還曾先后被日耳曼部落、諾曼底族侵占過,所以,英語中有很多來自拉丁語、法語、西班牙語等歐洲語言的諺語。

    來自拉丁語語的諺語有:

    Fortunefavorsthebrave.(勇敢者交好運)

    Thereisnorulewithoutanexception.(沒有一條規則沒有例外)

    來自法語的諺語有:

    Don’tputthecartbeforethehorse.(不要本末倒置)

    Onceisnocustom.(一次不是習慣)

    Nurtureisabovenature.(教育生于天賦)

    來自西班牙語的諺語有:

    AcoldAprilthebarnwillfill.(四月寒冷谷滿倉)

    Hehastwostomachstoeatandonetowork.(他有兩個肚子吃,只有一個肚子做工作。意為“好吃懶做”)

    2.2諺語反映大不列顛的地理位置

    英國是一個島國,位于歐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顛諸島上,英國所處的這樣一個島多的位置,對其自身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海上運輸在英國運輸業中占有特殊位置,因此許多英國諺語與航海有關。這些諺語大部分都是水手在長期航海生活中創造和使用的,既是水手們的經驗之談,直接適用于航海,又具有廣泛的意義。例如:Iftheraincomesbeforethewind,loweryourtopsails,andtakethemin;ifthewindcomesbeforetherain,loweryoutopsails,andhoistthemagain.(如果先下雨后刮風,就收下你的中桅帆;如果先刮風后下雨,就把中桅帆再揚起。)這條諺語不僅指導水手何時,收帆而且是一種普遍的氣象常識,它告訴人們,雨后刮風,雨要不停地下,而雨前刮風,雨下不長。

    再如Hoistsailwhenthewindisfair.(趁著好風揚起帆)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它教育人們,要利用好機會干事情,趁熱打鐵,乘風破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Agoodsailormaymistakeinadarknight.(好水手在黑夜航行也會出錯)Thegoodseamanisknowninbadweather.(壞天氣才能使出好水手)等。

    捕魚業在英國經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為英語留下不少與漁業有關的諺語

    Allisfishthatcomestohisnet.(進到網里的都是魚)這條諺語的比喻意義是“任何有用的東西或有好處的事都來者不拒”,含有貶義。Thebestfishsmellwhentheyarethreedaysold.(再好的魚三天也變臭)比喻“在一起相處得太久,再好的朋友都會生厭。

    Thebestfishswimnearthebottom.(好魚居水底)比喻“有價值的東西不會輕易得到”.

    Fishbeginstostinkatthehead.(魚要腐爛頭先臭。比喻意義與漢語諺語“上梁不正下梁歪”相似)

    Hewhowouldcatchfishmustnotmindgettingwet.(要像抓魚就不能怕弄濕衣。比喻意義與漢語諺語“要吃龍肉,就得親自下海”相似)

    Neveroffertoteachfishtoswim.(不要教魚兒游泳。比喻“不要再內行人面前賣弄自己”。相當于漢語諺語“不要班門弄斧”)

    2.3諺語反映不列顛民族的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是一個地區的人的生活方式,它包括很多、很廣,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既受到一個民族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影響,又反過來影響這些方面。一個民族的語言作為這個民族的文化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必然反映出該民族的風俗習慣,諺語更是與民族的風俗習慣緊密相關。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喜愛的動物,寵物文化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中英兩國人民都有養狗的習慣,但兩國人對狗有不同的傳統看法。英國人對狗有好感,認為狗是忠實可靠的朋友。因此,英語中有許多關于狗的諺語:Letthesleepingdogslie(讓睡覺的狗躺著。比喻“莫惹事生非;別自找麻煩”)Everydoghashisday(每只狗都有它的好時光。比喻“人人皆有得意日”。)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等等。而中國人一般厭惡鄙視這種動物,常常用狗來形容和比喻壞人壞事,比如:狗拉耗子,多管閑事;狗掀門簾全憑一張嘴;狗眼看人低;好狗不擋道等。

    2.4諺語反映不列顛島多雨多霧的氣候

    大不列顛地處歐洲大陸西部的中緯度,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特點是雨量充沛,風大霧多。英國不僅經常下雨,而且雨下得很大。因此產生諺語Itneverrainsbutitpours.(不雨則已,一雨傾盆)。這條諺語的比喻意義是“倒霉的事情總是一起發生的”相當于漢語成語“禍不單行”的意思。Smallrainlaysgreatdust.(小雨壓大塵)比喻“小的東西也可派上用場“。另外,雨過天晴,天空會格外美麗:Afterraincomesfairweather.這條諺語告訴人們:“困難過后,勝利就會到來。”

    大不列顛島不僅雨多,而且霧多。過去倫敦素有“霧都”之稱。多霧的天氣也給英語留下不少諺語。Whenthemistcomesfromthehill,thengoodweatheritdothspill;whenthemistcomesfromthesea,thengoodweatheritwillbe.(霧從山上來,好天要變壞;霧從海上來,好天氣會來).

    氣象對農業生產至關重要,農民在長期與天奮斗的實踐中,總結了關于氣象的經驗,也反映在有關的諺語中,Asnowyear,arichyear.(下雪的一年,豐收的一年)CastnotaclouttillMaybeout.(到了五月末,才把棉衣脫)Foramorningrainleavenotyourjourney.(早雨不耽擱旅行).Eveningredandmorninggrey,arethesignsofafineday.(晚霞和晨霧是晴天的征兆)Amistymorningmayhaveafineday.(有霧的早晨可能是晴天)Whenthewindisintheeast,it’sneithergoodformannorbeast.(風起東方,人畜不安)Whenthewindisinthewest,theweather’satthebest.(風起西方,氣候最佳)。

    2.5諺語反映大不列顛的幣制和度量衡制

    反映大不列顛幣制的諺語有:inforapenny,inforapound.(一旦開始就干到底;一不做,二不休)Pennywiseandpoundfoolish.(小事聰明,大事糊涂)Takecareofthepence,andthepoundswilltakecareofthemselves.(小事謹慎,大事自成)Givehimaninchandhe’lltakeanell.(他得寸進尺)這幾條諺語中的penny,pound,inch是大不列顛的貨幣單位和度量衡。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英語諺語中的文化印跡是很明顯的,可以通過對諺語的溯源分析和分類研究來考察大不列顛文化。當然并非每條諺語都有它的文化含義,但是確實有不少諺語能夠反映出大不列顛文化的面貌及其發展過程,因此可以說,英語諺語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是研究大不列顛文化的重要材料,雖然不是唯一的材料。

    參考文獻:

    [1]汪榕培.盧曉娟.英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陸國強.現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德春.楊素英.黃月圓.漢英諺語與文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南安市| 绿春县| 锡林浩特市| 墨江| 贵溪市| 龙山县| 三穗县| 泰州市| 多伦县| 石河子市| 泽普县| 江津市| 依安县| 清流县| 和林格尔县| 新民市| 花莲市| 莱西市| 疏附县| 全椒县| 通城县| 锡林郭勒盟| 女性| 通海县| 和平区| 绥阳县| 榕江县| 当阳市| 漳平市| 泰顺县| 杭锦后旗| 马关县| 北票市| 海盐县| 漳平市| 隆子县| 阳西县| 循化| 塔河县| 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