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藥學 > 中國藥學 > 槲皮素酰胺類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正文】

    槲皮素酰胺類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劉秋偉; 馮亞莉; 渠文濤; 翟廣玉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藥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鄭州451100; 鄭州大學藥學院; 鄭州450001
    • 黃酮
    • 槲皮素
    • 酰胺
    • 衍生物
    • 合成

    摘要:目的合成槲皮素酰胺類衍生物并測定其生物活性。方法以槲皮素為先導物,選擇性對C環3位羥基進行修飾。以蘆丁為原料,經芐基選擇性保護、Williamson成醚反應,酰胺化反應,再經Pd/C催化加氫脫芐基得到13個槲皮素酰胺類衍生物。采用DPPH法考察了13個目標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MTT法考察了13個槲皮素酰胺類衍生物對人食管鱗癌細胞EC109、人食管鱗癌細胞EC9706、人胃癌細胞SGC7901及小鼠黑色素瘤細胞B16-F10的增殖抑制作用。結果目標產物結構經IR、1H NMR、13C NMR、ESI-MS確證。抗氧化實驗顯示,大部分目標化合物的SC50小于槲皮素或與槲皮素相當,這提示,3-OH不是槲皮素抗氧化活性的必需基團。抗腫瘤活性實驗顯示,槲皮素酰胺類衍生物抗腫瘤活性增強,其中,化合物7~13對EC109的抑制作用(IC50=10. 25μmol·L^-1)明顯優于母藥槲皮素(IC50=31. 884μmol·L^-1)和5-FU(IC50=41. 738μmol·L^-1),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新型抗腫瘤候選化合物。結論通過化學方法對槲皮素進行結構修飾后,抗氧化活性與槲皮素相當,體外抗腫瘤活性顯著增強。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文秘咨詢

    中國藥學

    • 預計1-3個月 預計審稿周期
    • 1.28 影響因子
    • 醫學 快捷分類
    • 半月刊 出版周期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單位:中國藥學會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邑县| 互助| 阳朔县| 长泰县| 玛曲县| 西充县| 浠水县| 新郑市| 肥西县| 安多县| 阜阳市| 宜章县| 石嘴山市| 滕州市| 格尔木市| 钟山县| 修水县| 岐山县| 大方县| 德阳市| 汕头市| 宁都县| 龙井市| 霍山县| 盐亭县| 莒南县| 四子王旗| 财经| 营口市| 临夏县| 湘潭市| 吴桥县| 闸北区| 温泉县| 新昌县| 赫章县| 常宁市| 石屏县| 上犹县| 岑巩县| 沾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