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 > 政治軍事法律綜合 > 政法論壇 > 清末修律的旁觀者:赫善心與《中國新刑律論》 【正文】

    清末修律的旁觀者:赫善心與《中國新刑律論》

    雷勇 西南政法大學
    • 禮法
    • 近代法權(quán)
    • 家族主義
    • 國家主義

    摘要:清末修律中的"禮法之爭"是一場西方近代法權(quán)與中國傳統(tǒng)禮法之間的中西古今之爭。作為這場論戰(zhàn)的局外旁觀者,在青島短期工作的德國法律教師赫善心撰寫了支持"禮教派"的評論文章《中國新刑律論》,該文是德國近代法權(quán)思想在清末修律上的投影,基本上代表了同時代德國人對修律的整體性立場和觀點。在歷史主義-進化論法社會學觀念下,赫善心用西方近代法權(quán)中的"道德-法律"范式置換了禮法概念,其觀點闡發(fā)表面上支持"禮教派"。然而,由于赫善心的法社會學立場帶有明顯的道德觀相對主義色彩,因此在深層次意義上,這種概念置換實際進一步消減了道德和法律為一體的禮法傳統(tǒng)。同時,帶有強烈進化論的法社會學立場使得赫善心進而以民情觀和利益目的論,再次把禮教問題引申為從家族主義到國家主義的法權(quán)問題,從而使禮法的傳統(tǒng)根柢再一次松動。由此觀之,體現(xiàn)德國多重近代法權(quán)觀念的《中國新刑律論》,實際上在"普通之道德"以及國家主義等問題上也能在"法理派"那里聽到回音。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文秘咨詢

    政法論壇

    • 預(yù)計1-3個月 預(yù)計審稿周期
    • 4.19 影響因子
    • 政法 快捷分類
    • 雙月刊 出版周期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辦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我們提供的服務(wù)

    服務(wù)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wù)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桂林市| 安阳市| 尼玛县| 长兴县| 海丰县| 朝阳市| 五常市| 启东市| 辰溪县| 九龙坡区| 兴山县| 武宣县| 西林县| 搜索| 新化县| 西乌珠穆沁旗| 汝南县| 顺平县| 平山县| 德兴市| 含山县| 固镇县| 鄂托克前旗| 额尔古纳市| 米脂县| 和龙市| 泉州市| 抚顺县| 舟曲县| 武平县| 惠州市| 容城县| 宁德市| 北安市| 阳新县| 德庆县| 和林格尔县| 宜丰县| 木兰县|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