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農業綜合 >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 > 稻田空間分布格局對三峽庫區農業小流域徑流氮排放的影響 【正文】

    稻田空間分布格局對三峽庫區農業小流域徑流氮排放的影響

    林曉; 史書; 木志堅; 劉園園; 倪九派; 謝德體; 吳波
    • 三峽庫區
    • 面源污染
    • 氮素排放
    • 稻田
    • 空間分布格局

    摘要:對三峽庫區涪陵段兩個毗鄰集水域的匯水口徑流進行了持續1年的高頻(每日)采樣監測,以對比分析稻田空間分布格局對徑流氮素質量濃度和輸出強度的影響.所選擇的兩個集水域稻田面積比例相近,但其中一個(記為A)的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高,另一個(記為B)的稻田則連片分布在其末(底)端,破碎度低.結果表明兩集水域不同作物生長季徑流氮素的輸出均以硝態氮為主(占總氮的60%~81%).對比兩個集水域,A在全年和不同作物生長季的徑流氮素平均質量濃度都相應地高于B.同樣,集水域A的年徑流量(1 431 m3/hm2)顯著高于集水域B(840 m3/hm2),因而前者徑流總氮的年輸出通量(16.1kg/hm2)遠大于后者(5.21kg/hm2).鑒于兩個集水域的氣候、土壤類型、地形地貌和農田耕作管理方式相同,單位土地面積的施肥量以及稻田面積比例也相近,只是稻田空間分布格局迥異,匯水口徑流氮素的質量濃度和輸出通量的差異顯然是由于集水域末端連片分布的人工濕地—稻田比零散分布的稻田對集水域內的徑流及隨其遷移的氮素有更佳的攔截和凈化作用所致.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文秘咨詢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

    • 預計1-3個月 預計審稿周期
    • 0.86 影響因子
    • 農業 快捷分類
    • 月刊 出版周期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辦單位:西南大學學報編輯部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璧山县| 娄烦县| 通州区| 汽车| 宽城| 东兴市| 张掖市| SHOW| 成安县| 扎赉特旗| 阿拉尔市| 富蕴县| 河北区| 德州市| 洪江市| 江华| 通辽市| 罗田县| 洱源县| 永泰县| 阿荣旗| 吉林省| 临西县| 宁乡县| 钟祥市| 邹城市| 同心县| 清丰县| 金塔县| 潼南县| 黄龙县| 广东省| 新田县| 阳泉市| 伊金霍洛旗| 泗洪县| 汪清县| 隆德县| 舞阳县| 海淀区|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