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婦產科學 > 現代婦產科進展 > 不同16S rDNA高變區選擇對細菌性陰道病菌群研究差異比較 【正文】

    不同16S rDNA高變區選擇對細菌性陰道病菌群研究差異比較

    劉瑛; 張瓊瓊; 張蕾; 王穎; 呂濤; 陶址; 黃振宇; 廖秦平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婦產科; 北京102218;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 北京100084
    • 16s
    • rdna高通量測序
    • 引物
    • 陰道菌群
    • 菌群多樣性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16S rDNA高變區對細菌性陰道病菌群研究的差異,為選擇合適的高變區擴增細菌性陰道病菌群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婦科門診就診的28例健康女性和10例細菌性陰道病患者,收集患者的陰道分泌物,提取細菌總DNA,分別用兩對引物27F/338R和341F/806R對細菌16S rDNA的V1/V2區和V3/V4區進行PCR擴增后測序,通過分析兩個高變區擴增后Alpha和Beta多樣性及菌群結構的差異,比較兩個高變區在細菌性陰道病菌群研究上的優勢。結果:16S rDNA的V3/V4區擴增的引物較V1/V2區能擴增出更多的陰道菌種。V1/V2區擴增BV樣本的加德納菌豐度偏低。通過V3/V4區的擴增,無法將陰道健康樣本中卷曲乳桿菌與母雞乳桿菌區分開。結論:16S rDNA的V3/V4區較V1/V2區更適用于細菌性陰道病菌群結構及豐度分析。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澳门| 林甸县| 漳浦县| 荣成市| 平原县| 日土县| 肥西县| 宣汉县| 崇州市| 紫阳县| 丹凤县| 水城县| 清丰县| 穆棱市| 五家渠市| 乐安县| 德格县| 西丰县| 江永县| 延吉市| 沂水县| 芜湖县| 黔南| 探索| 澎湖县| 英德市| 广东省| 凤山县| 武乡县| 固始县| 楚雄市| 穆棱市| 宁德市| 交城县| 定南县| 宁海县| 乌拉特中旗| 增城市| 吉水县| 彝良县| 合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