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婦產科學 > 現代婦產科進展 > 不同16S rDNA高變區選擇對細菌性陰道病菌群研究差異比較 【正文】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16S rDNA高變區對細菌性陰道病菌群研究的差異,為選擇合適的高變區擴增細菌性陰道病菌群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婦科門診就診的28例健康女性和10例細菌性陰道病患者,收集患者的陰道分泌物,提取細菌總DNA,分別用兩對引物27F/338R和341F/806R對細菌16S rDNA的V1/V2區和V3/V4區進行PCR擴增后測序,通過分析兩個高變區擴增后Alpha和Beta多樣性及菌群結構的差異,比較兩個高變區在細菌性陰道病菌群研究上的優勢。結果:16S rDNA的V3/V4區擴增的引物較V1/V2區能擴增出更多的陰道菌種。V1/V2區擴增BV樣本的加德納菌豐度偏低。通過V3/V4區的擴增,無法將陰道健康樣本中卷曲乳桿菌與母雞乳桿菌區分開。結論:16S rDNA的V3/V4區較V1/V2區更適用于細菌性陰道病菌群結構及豐度分析。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