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生物學 > 微體古生物學報 > 東印度洋赤道南北兩側春季活體浮游有孔蟲的組成與分布 【正文】

    東印度洋赤道南北兩側春季活體浮游有孔蟲的組成與分布

    唐靈剛; 向榮; 楊藝萍; 張蘭蘭; 張玲芝 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廣州510301;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100039
    • 浮游有孔蟲
    • 浮游拖網
    • 海洋環境
    • 東印度洋

    摘要:2017年3月通過對在東印度洋海區6個站位53個垂直分層拖網浮游有孔蟲樣品進行的定量分析,探討了該海區春季現代浮游有孔蟲的組成、分布及其影響因素。東印度洋春季0~3 000m水層內共鑒定出17個浮游有孔蟲屬種,主要是Globigerinoides ruber,Globorotaloides hexagona,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Globigerinella aequilateralis,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Globorotalia menardii,Globiberinella calida,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和Globorotalia theyeri等,它們是典型的熱帶亞熱帶暖水種浮游有孔蟲群落。G.ruber,G.sacculifer最大豐度層在0~50m水層;G.conglomerata,G.hexagona最大豐度層均出現在50~100m;G.theyeris在100~1 000m間的水層均有活體出現,100~150m水層中該種浮游有孔蟲豐度最高;G.scitula為深層水浮游有孔蟲分子,主要出現于300~2 000m的深水水層。東印度洋春季浮游有孔蟲群落的豐度在赤道中心區最低,由赤道向南北兩側擴展,其豐度逐漸遞增的特點。浮游有孔蟲豐度明顯呈上層高,下層低的特點,在50~100m水層浮游有孔蟲豐度最高,明顯高于0~50m水層浮游的有孔蟲豐度,這與印度洋50~100m水體中葉綠素最大值層相對應,表明浮游有孔蟲受水體初級生產力影響明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山县| 乐亭县| 康定县| 衢州市| 蓬安县| 龙海市| 湖北省| 宁夏| 龙游县| 商丘市| 广饶县| 丰台区| 米脂县| 施秉县| 建德市| 静海县| 福建省| 彭阳县| 营口市| 和龙市| 南通市| 百色市| 铜山县| 卢氏县| 曲沃县| 永清县| 江安县| 苍溪县| 茶陵县| 华池县| 囊谦县| 怀化市| 岳西县| 墨脱县| 渭源县| 博野县| 无为县| 湘阴县| 天长市| 兰溪市| 神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