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物理學 > 生態學報 > 孟印緬地區農田生產力脆弱性變化及氣候影響機制——基于1982—2015年GIMMS3g植被指數 【正文】

    孟印緬地區農田生產力脆弱性變化及氣候影響機制——基于1982—2015年GIMMS3g植被指數

    王春雨; 王軍邦; 孫曉芳; 王猛; 王紹強; 崔惠娟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網絡觀測與模擬重點實驗室; 北京100101; 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 日照276800
    • 孟印緬
    • ndvi
    • 農田生產力
    • 脆弱性
    • 時空格局

    摘要:農田生產力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決定了其脆弱性,全球氣候變暖及極端氣候頻發將嚴重影響農業糧食生產,進而將可能影響區域糧食安全。科學評估農田生產力脆弱性并分析其氣候影響機制有助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保障區域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和科學意義。以“一帶一路”區域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為研究區,基于1982—2015年衛星遙感數據的歸一化植被指數,根據IPCC脆弱性定義,采用年際變率及其變化趨勢計算農田生產力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適應性和脆弱性指數,分時段分析研究區農田生態系統脆弱性空間格局變化及氣候影響機制。結果表明:(1)較之1982—2000年,2000—2015年期間研究區農田脆弱性程度略有提升,高度和極度脆弱面積略有增加(分別增加0.42%和1.12%),但其分布格局發生北移。(2)年降水、年平均氣溫和年輻射與年累積NDVI間線性回歸分析表明,孟加拉和緬甸地區與氣候因素顯著相關的區域面積在本國農田面積中的比例分別增加21.3%和16.7%,而印度地區減少10.5%,全區減少8.1%;(3)線性回歸方程的復相關系數(R2)表征氣候變化的解釋能力,整個研究區增加12%,其中印度氣候解釋能力從48%提升至64%,增加16%。(4)農田生產力脆弱性受氣候影響的范圍略有減小,但影響程度增大,且存在較大的區域性差異;高溫和降水季節不均引發的旱澇災害是農田高脆弱度形成的兩個關鍵氣候因素。為該地區農業應對氣候變化適應性管理措施的提出及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有效支撐“一帶一路”建設;也為其他地區應用衛星遙感開展脆弱性研究提供了方法參考,為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響應研究提供重要知識參考。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文秘咨詢

    生態學報

    • 預計1-3個月 預計審稿周期
    • 3.21 影響因子
    • 生物 快捷分類
    • 半月刊 出版周期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單位:中國生態學會;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仆寺旗| 四会市| 邯郸县| 蚌埠市| 台中市| 哈尔滨市| 罗源县| 河源市| 舞阳县| 体育| 通河县| 昂仁县| 贵港市| 汶川县| 平乐县| 鄂温| 中牟县| 隆回县| 闽清县| 澄江县| 高安市| 迁安市| 平原县| 台江县| 宜章县| 华宁县| 徐水县| 安国市| 四平市| 宜兰市| 涡阳县| 两当县| 麻栗坡县| 隆尧县| 筠连县| 襄垣县| 武冈市| 石河子市| 陈巴尔虎旗| 万州区| 临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