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海洋學 > 熱帶海洋學報 > 北半球熱帶中太平洋與印度洋海表溫度梯度對夏季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生成頻數變化的影響 【正文】

    北半球熱帶中太平洋與印度洋海表溫度梯度對夏季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生成頻數變化的影響

    方珂; 余錦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氣候與環境變化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江蘇210044
    • 熱帶氣旋生成頻數
    • 北大西洋三極型式海表溫度異常

    摘要:基于1951-2018年哈德里中心海溫資料、美國氣象環境預報中心和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再分析資料和第四代歐洲中心漢堡模式,針對1994年、2018年等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TC)生成異常多的年份,研究了引起TC增加的海表溫度異常(SSTA)模態及其影響機制。結果表明,北半球熱帶中太平洋增暖與印度洋變冷是夏季西北太平洋TC生成頻數增加的主要原因,北大西洋負三極型式SSTA促使TC生成的進一步增加。熱帶中太平洋增暖與印度洋冷卻在菲律賓以東激發出西風異常和氣旋性環流異常。北大西洋負三極型式SSTA在我國南海、菲律賓至東南沿岸激發出氣旋性環流異常。前者在西北太平洋中部,后者在南海產生有利于TC生成的局地環境。1994年和2018年夏季熱帶中太平洋出現暖SSTA、印度洋為冷SSTA、北大西洋呈現負三極型式SSTA,西北太平洋TC生成頻數極端增多。近30年來,當出現熱帶中太平洋增暖和印度洋冷卻時,北大西洋表現出比1989年以前更強的負三極型式SSTA,使西北太平洋TC生成頻數和北半球熱帶印度洋–太平洋SSTA梯度的線性相關更顯著。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冈县| 禹城市| 克什克腾旗| 蓝山县| 长垣县| 苍山县| 盐池县| 盘锦市| 辽阳市| 鸡西市| 沙田区| 呼伦贝尔市| 本溪市| 孝感市| 洛浦县| 咸宁市| 叶城县| 宁德市| 余江县| 广德县| 精河县| 渭源县| 麻城市| 香格里拉县| 仙桃市| 内乡县| 缙云县| 宜宾市| 华安县| 攀枝花市| 石河子市| 沂水县| 乌拉特前旗| 镇雄县| 榆树市| 东至县| 绩溪县| 克山县| 航空| 阿克陶县|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