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 > 政治軍事法律綜合 > 河北法學 > 國際商事法庭:基于域外經驗與本土發展的思考 【正文】
摘要:國際商事法庭最早起源于中世紀的"灰腳法庭",商業發展是成立此類法庭的根本原因。從"灰腳法庭"的程序特點來看,它兼具仲裁和訴訟的特點。"灰腳法庭"的存在為現代國際商事法庭的建立提供了參照。現代國際商事法庭的設立同樣受到商業推動或更多源于商業誘因。從國外現有的國際商事法庭的制度設計來看,它們都試圖吸收仲裁和訴訟的優點,擯棄二者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訴訟的仲裁化。我國國際商事法庭的設立也是為了順應"一帶一路"倡議所激發的商業發展的需要,但囿于現有法律框架的限制,我國國際商事法庭的制度設計更多體現了保守型的特點,其程序既沒有大膽吸收仲裁程序的優點,也沒有完全克服現有訴訟制度中的一些弊端。不過,作為一個新設的專門解決國際商事爭議的法院,我國國際商事法庭的創新之處十分明顯。在現有法律框架下,我國國際商事法庭的制度設計仍有提升空間。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