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民族學 > 廣西民族研究 > 壓力性治理、民族身份與城市空間權利:少數民族流動攤販街頭治理的政治邏輯--以上海市為例 【正文】
摘要:少數民族流動攤販的街頭治理相較于漢族流動攤販而言存在著特殊的現象,本文試圖通過對上海市少數民族流動攤販的街頭治理的實證研究,來揭示其背后的政治邏輯。研究表明,少數民族流動攤販的街頭治理是民族身份、壓力性治理復雜作用下,少數民族流動攤販城市流動設攤空間變化的外在呈現,是少數民族的民族身份的權利效應和城市管理者由于職責壓力的變化所生成的"壓力性治理"相互作用的結果。在城市管理者職責壓力較小的"常壓治理"中,城管基于行政裁量權和民族身份的考量,民族身份的權利效應放大,少數民族流動攤販在城市中擁有更大的設攤權利空間。但是這種權利空間是非持久性和非確定性的,隨著城管職責壓力不斷加大,城管對流動攤販就會不斷加大治理力度,從而形成"高壓治理",流動攤販民族身份的權利效應則會淡化,流動設攤的權利空間就會受到擠壓,直至消失。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