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地球物理學 > 地震學報 > 利用區域地震體波走時評價華北地區三維地殼速度結構模型 【正文】

    利用區域地震體波走時評價華北地區三維地殼速度結構模型

    王耀; 姚華建; 房立華; 吳建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 中國合肥230026; 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中國合肥230026;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北京100081
    • 華北地區
    • 地震走時
    • 三維地殼速度結構
    • 模型評價

    摘要:本研究利用國家地震臺網131個地震臺站2009-2016年記錄的1 749次近震的初至P波和S波走時數據,與采用快速行進方法正演計算得到的華北地區4個三維地殼速度模型對應的走時數據進行對比,通過統計分析的方法,評價這4個速度模型與真實地下結構的近似程度。結果表明:4個速度模型在大范圍內存在較高的一致性,在整個研究區內(111°E-119.5°E,37°N-42°N),Shen等的模型(簡稱"S模型")相對優于Fang等的模型(簡稱"F模型")和Duan等的模型(簡稱"D模型"),Laske等的Crust1.0模型(簡稱"C模型")相對較差。我們認為該結果與上述幾個模型所使用的數據及其分辨率有關。對于研究區域內的構造單元,D模型在燕山褶皺帶西南部、太行山山前構造帶西北部和滄縣隆起區表現較好,F模型在太行山隆起區中部、滄縣隆起北部、黃驊凹陷區和燕山褶皺帶表現較好,S模型在西部地塊、山西凹陷區、太行山山前構造帶和冀中凹陷區表現較好,C模型無明顯連片表現較好區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汉市| 正镶白旗| 广东省| 册亨县| 望江县| 鹿泉市| 方城县| 赣榆县| 措美县| 揭东县| 阿克| 嘉黎县| 松溪县| 澄迈县| 德江县| 青浦区| 安福县| 贺州市| 荥经县| 昭通市| 北海市| 宁远县| 嵊泗县| 临泉县| 岫岩| 沾益县| 大悟县| 新营市| 平安县| 夏津县| 汉中市| 淮阳县| 德格县| 洱源县| 客服| 清流县| 万盛区| 义乌市| 武清区| 京山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