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地球物理學 > 地球學報 > 山東沂河中游段古河道形態特征與古流量 【正文】
摘要:選擇沂河中游段作為研究河段。根據芭山橡膠壩、北社橡膠壩、沂水縣南王莊沂河大橋、336省道(S336)沂河大橋、沂南縣澳柯瑪沂河大橋的鉆孔資料,繪制了5個斷面沂河古河槽地質剖面圖。在洙陽村附近沂河斷面進行了電測法物探,根據鉆探驗證結果對物探測量的沉積層厚度進行了校正,繪制了洙陽村附近沂河斷面古河槽地質剖面圖。在洙陽村附近沂河兩岸,澳柯瑪沂河大橋附近沂河西岸,挖掘剖面采集了光釋光(OSL)年代樣品,在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南京師范大學光釋光實驗室進行了測試,獲得了15個年代結果。選擇澳柯瑪沂河大橋附近剖面,用河相關系法計算了末次冰期最盛期(LGM)、晚冰期(約12 000 aB.P.)和全新世中期(約7 000 aB.P.)的古流量。結論認為,沂河現在河床下方的基巖河槽為末次冰期最盛期的古河槽,古河道縱比降較大;古河槽寬深比大,河槽寬淺,屬于礫石河床分汊型;澳柯瑪沂河大橋斷面,末次冰期最盛期、晚冰期、全新世中期古流量分別約為17 m^3/s、20 m^3/s、30 m^3/s。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