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 > 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 > 地球環境學報 > 帕米爾高原冰川流域碎屑顆粒的鈾同位素組成及其對沉積物搬運的指示 【正文】

    帕米爾高原冰川流域碎屑顆粒的鈾同位素組成及其對沉積物搬運的指示

    徐陽; 張飛; 金章東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西安710061;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100049; 西安交通大學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 西安710049
    • 冰川流域
    • 河流沉積物
    • 破碎年齡模型
    • 搬運時間

    摘要:鈾(U)同位素作為一種新的地球化學示蹤手段,被逐漸用于研究陸地和海洋沉積物的搬運過程。然而,這一新技術能否有效指示不同環境中各類沉積物的搬運還需更多流域數據的支持。本文選取位于帕米爾高原東北部具有顯著海拔梯度和氣候差異的蓋孜河冰川流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該流域河流沉積物細顆粒中的U同位素的活度比((234U/238U)AR)的空間變化,探索U同位素指示內陸冰川流域沉積物搬運的可行性。流域內河流沉積物的礦物組成以石英和長石(占51%—77%)為主,表明較弱的風化作用。流域內受冰川侵蝕控制的上游山區支流康西瓦河和木吉河沉積物的(234U/238U)AR范圍分別是0.990—1.017和0.988—1.009,蓋孜河中下游段河流沉積物的(234U/238U)AR則為0.913—0.997。從上游山區至中下游段顯示了一個明顯的下降趨勢,指示了沉積物搬運過程中(234U/238U)AR的確發生了系統的變化。然而,蓋孜河流域碎屑顆粒比表面積和分形維數計算得到的反沖損失參數太低,未能利用U同位素破碎年齡模型獲得合理的沉積物搬運時間,該模型如何用到冰川流域尚需更多的研究工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文秘咨詢

    地球環境學報

    • 預計1-3個月 預計審稿周期
    • 0.72 影響因子
    • 環境 快捷分類
    • 雙月刊 出版周期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眉山市| 朝阳县| 竹溪县| 崇礼县| 监利县| 罗田县| 禄丰县| 屯昌县| 夏津县| 鄱阳县| 平利县| 潮安县| 溆浦县| 阜南县| 东莞市| 涿州市| 福安市| 新沂市| 三明市| 浙江省| 宁明县| 华容县| 慈溪市| 青岛市| 星座| 乐平市| 吉木萨尔县| 安泽县| 尼玛县| 淳安县| 丁青县| 宁城县| 青海省| 波密县| 朔州市| 原平市| 南和县| 湾仔区| 余江县| 汉中市| 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