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中國語言文字 > 當代語言學 > 跨語言視角下的漢語中動句研究 【正文】

    跨語言視角下的漢語中動句研究

    胡旭輝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 北京市100871
    • 中動句
    • 漢語
    • 跨語言視角
    • 分布式形態學

    摘要:本文根據分布式形態學的基本假設,認為漢語中動句中的“起來”屬于“輕動詞v BECOME”,而主動詞為合并到不同位置的詞根。詞根合并到v BECOME補足語位置時,獲得“結果狀態”的解讀,此時動詞后的詞組為副詞,修飾整個[v BECOME P]。當詞根嫁接到v BECOME位置,則成為v BECOME的修飾語,獲得“狀態變化的方式”解讀;此時動詞后的詞組位于v BECOME的補足語位置,為形容詞詞組,獲得“結果狀態”的解讀,修飾全句的主語。本文將漢語中動句的研究置于跨語言的中動句研究背景下,指出不同的印歐語的中動結構本身具有各異的句法特征,而漢語中動句也表現出另外一類不同的句法特征。以此為基礎,本文初步分析了不同語言如何根據各自詞庫的特征推導出中動結構的基本模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文秘咨詢

    當代語言學

    • 預計1-3個月 預計審稿周期
    • 0.82 影響因子
    • 文化 快捷分類
    • 季刊 出版周期

    主管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盈江县| 潮安县| 隆安县| 乃东县| 留坝县| 合肥市| 历史| 页游| 十堰市| 贵州省| 屏东县| 上杭县| 巴青县| 高台县| 万载县| 柳林县| 独山县| 德兴市| 沧州市| 烟台市| 阜康市| 民和| 仙居县| 通州市| 兖州市| 双桥区| 琼结县| 洛宁县| 巴里| 太谷县| 长武县| 安化县| 鹿泉市| 历史| 灵山县| 马尔康县| 二手房| 锡林郭勒盟| 富川| 福安市|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