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社會學及統計學 > 創新 > 歷史解放與思想解放:主題意義的評價分析 【正文】
摘要:關于的主題認識問題,目前存在割裂、對立的觀點,尤其是持“救亡壓倒啟蒙”來解釋中國社會后續發展,不利于正確評價。目前學界以“救亡就是啟蒙”進行反駁,但限于原有的理論范式的束縛而顯得蒼白無力。實際上,從唯物史觀的歷史解放與思想解放的關系理論來看,“救亡”高于“啟蒙”并且后者從屬于前者,這是物質實踐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體現,馬克思講過“意識沒有歷史”,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即它的發展決定于實踐的發展。“救亡”是改變社會關系的革命行動,屬于物質實踐范疇,而“啟蒙”不過是“思想解放”,其從屬于“救亡”的“歷史解放”。的“啟蒙不足”,不是啟蒙本身的事,而是“歷史解放”不足的事,即“歷史解放”的不平衡性。中國近現代,從資產階級革命到無產階級革命迅速實現了多個層次的上層建筑更替,但是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的經濟基礎卻沒有跟上,這是事實?!皢⒚刹蛔恪边@一“思想解放”的缺項,根本上是“歷史解放”的不平衡和由之引起的?!敖洕A”的發展和“上層建筑”的革命,都是“歷史解放”的內容,中國的發展曲折就是“歷史解放”的不平衡,不是“思想解放”的“啟蒙”不足。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